隨晚婚、晚育普遍,愈來愈多夫妻面臨不孕問題,但醫師臨床觀察發現,不孕夫妻常見3大拖延觀念,包括拚命食補、換體位、算排卵期,恐無助找出不孕主因,甚至延誤最佳懷孕時機。
台灣新生兒人數續創新低,根據內政部統計,國內去年新生兒人數僅16萬5249人,今年1到8月出生總人數更首度跌破10萬人,再創歷史新低。
除了部分夫妻因觀念改變、不願生子,另外也有部分夫妻希望生子,卻因不孕問題遲遲難以圓夢。
值得注意的是,很多夫妻在發現無法懷孕後,第一時間不是就醫檢查,而是花大把時間、心力嘗試坊間流傳的食補和偏方,卻忽略年紀愈大、懷孕機率愈低。
開業診所婦產科醫師李怡萱表示,近年門診曾有許多夫妻,嘗試方法調養身體卻遲遲無法懷孕,最後就醫發現是子宮構造、免疫或胚胎品質出了問題,卻白白浪費大把時間嘗試偏方。
李怡萱也破解臨床上常見3大拖延觀念,首先是天天食補、吃保養品,希望養成受孕好體質。她指出,體質對懷孕而言固然重要,但體質調養是需要花較長的時間,若嘗試一段時間還是無法懷孕,還是建議就醫做檢查。
第二,網路也流傳特殊體位能提升精蟲進入體內機會、提高受孕率,李怡萱說,每月換新體位可以增加夫妻情趣,但實際上精卵品質才是提升受孕機率的關鍵,如今已有醫學技術能協助判斷、篩選健康的精卵和胚胎。
第三則是每月計算排卵期,讓「做愛」變成「做功課」徒增壓力,李怡萱指出,排卵試紙、測量基礎體溫等是不孕夫妻最容易入門的方法之一,但根據統計,35歲以下女性每個週期懷孕率約為20%至25%,若一直沒成功,長期下來可能累積焦慮及挫折感。
李怡萱指出,婚後備孕1年若沒有懷孕,就應及早到不孕症門診諮詢、檢查,年逾35歲的高齡產婦則建議半年就該就醫,先檢查釐清不孕、難孕的根本問題,避免耽誤懷孕黃金時期。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