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醫助孕 39歲媽咪喜得女寶寶
一名39歲女患者,結婚2年都沒懷孕,過去在婦產科就診有都檢查無異常,平常月經規律但周期較長,約45天才會來,這次因月經不規律遲至超過2個月,經看診之後,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中醫科沈俐伶醫師,發現她體質偏氣虛夾痰濕,建議她服用中藥、配合針灸、量測基礎體溫,並建議她接受生殖醫學中心輔助,在中西醫的協助下,三個月後順利懷孕,如今也順利產下女寶寶。
沈俐伶表示,中醫有「助孕先調經」的觀念,因此針對P的症狀以「當歸芍藥散」調理月經不規律,去除身體的痰濕後,夫妻倆決定要接受生殖醫學中心西醫療程後,再加上中藥丸「左歸丸」及「右歸丸」在月經周期不同時期加強補養,促進卵巢功能。
這名女患者進入人工生殖療程時,沈俐伶也搭配中醫赤芍、香附、仙茅、仙靈脾加強循環,穩定情緒、心情放鬆,成功受孕,另外,孕婦在懷孕期間感到噁心欲嘔,血壓偏高,沈俐伶應用中藥紫蘇梗、夏枯草與針灸中脘、內關、足三里等部位緩解症狀,最後懷孕過程順利,產下約2700公克女寶寶。
沈俐玲說,現代人因為生涯規畫或是生活壓力越來越晚婚,年齡是困難懷孕的重要因素之一,國外研究指出,不孕有一半以上是超過31歲的女性,絕育的女性有一半以上超過41歲,建議不孕症者應及早抓緊時機治療。
延伸閱讀
同類文章
下腹痛、解尿痛恐泌尿道感染 中醫建議調整7大飲食生活習慣
女友下體狂流「寶可夢」般墨綠色液體 男聞味道瞬間崩潰
孕期喝牛奶易脹氣 醫師:每日最多喝2杯、配合核心運動
漏尿、尿失禁易泌尿感染 7招預防私密處老化
子宮肌瘤造成不孕!醫揭女性易忽略的4大症狀
台東80歲老婦肉瘤3年長到5公分 醫師手術並教如何保養
52歲婦一咳嗽就漏尿好尷尬 電波療程改善尿失禁
非同小「咳」!女教師感冒喘咳 竟掉出10公分子宮肌瘤
嚇!喘咳下體掉出10cm肌瘤 42歲女教師這樣做不再慘白
生育率怎麼救? 婦產科女醫剖析現代女性需要的是這些
女力當道!婦產科女醫比例增逾兩倍 優勢不只是同性別
男變性女可以懷孕、生小孩嗎? 婦產科醫曝:有4種可能
更年期婦女易泌尿道感染 醫護:應加強私密處衛生清潔
「13個子宮內膜癌因子」年輕女性要注意! 太胖、愛吃炸物快戒
月經沒來、經血量異常?曾郁文:月經異常,可能身體3部位出現問題
同姓氏不能結婚?為什麼近親繁殖會增加遺傳疾病風險?
每個月都有1次調經、調體質的機會!觀察月經5指標,檢測子宮卵巢健康
骨盆底復健 婦人漏尿大改善
醫病天地/子宮內膜異位 32歲女經痛、流鼻血
她長期腹痛 竟因子宮避孕器放15年致卵巢輸卵管膿瘍
月經不規則是更年期?更年期症狀會持續多久? 小心6情況都會讓更年期提早發生
懷有身孕能否做重量訓練?醫師:多動致流產觀念已過時
「做人」半年沒懷孕 盡早確認子宮狀態
56歲婦人肚大如懷雙胞胎 醫手術取出超大子宮肌瘤
有肌瘤需要中止懷孕嗎? 婦產科醫師解密關於子宮肌瘤的5大迷思
巧克力囊腫復發導致卵巢壞死 女子憾影響一半受孕機率
熟女抓住青春尾巴 陰道雷射治療搶救幸福、改善漏尿
陰部搔癢 萎縮性硬化性苔癬作怪
醫病天地/頻尿、腰痠 小心骨盆鬆弛
怎麼知道自己是停經了?營養師教你該如何判斷及保養
猜你喜歡
為什麼有「老人味」?皮膚科醫師揭3大臭味來源
飲料喝半糖也會糖尿病?營養師分析「含糖地雷」食物,韓式炸雞也上榜
你的肺有多老?專家教你用一招簡單診斷肺年齡
洗完頭真的得用潤絲精?潤絲精可與洗髮精一起用?專家解惑
女友下體狂流「寶可夢」般墨綠色液體 男聞味道瞬間崩潰
你有雙下巴嗎? 小心是血管疾病警訊
睡不好很傷身!規律運動、調整睡前吃點心習慣…專家提點「好眠10招」
媽祖遶境徒步遠行 醫師提醒注意2件事避免致命風險
月經量變少,是不是提早進入更年期?醫師教先判斷這些事
常腹瀉、傷口慢好…免疫力低下病毒易入侵!醫師教從生活型態5方面調整
控血糖先吃菜再吃肉?專家揭正確進食順序:大部分人都做錯
換季就全身癢爆!皮膚科醫認證蕁麻疹7大止癢攻略
你是落枕高風險群嗎?醫提醒:伴隨其他症狀當心
動太多或太少皆可能引起 醫教2招預防退化性關節炎
你有多硬?勃起硬度也分等級!醫:硬度不足恐增心肌梗塞風險!
9種人最易養出膽結石 醫提醒:右上腹部不舒服當心
總是膝蓋痛怎麼辦? 骨科醫師教日常6招保養
痛風不能吃豆類製品?醫:限錯飲食對控制尿酸沒用!真正不能吃的是這些
「天邊孝子」批評給壓力,照顧者情緒爆發!轉念5方法
很少覺得肚子痛表示很健康?3種「病態便秘」快就醫
肥胖對血管危害多大?醫:大小動脈都可能出狀況
喉嚨異物感可能與6大類問題有關 醫:這個部位的最要警覺
7種大便型態代表什麼?醫:4種情況要當心,盡早就醫
國人40歲以上成人夜尿盛行率近4成 醫曝常見4大原因
常嗆到是肌少症警訊!復健科醫一招讓口咽喉部肌肉更有力
全台350萬人的困擾!退化性關節炎影響行動 醫建議手術
小便顏色混濁、泡泡多…有問題嗎?7種尿液健康狀況,一次詳解
手抖、行動慢…恐罹巴金森氏症,一張表自我檢測
如何讓大腦得到高效休息 腦神經科醫師給出這個建議
洗髮精加水稀釋用更久?皮膚科醫揭「可怕下場」
2名6歲童發燒腹瀉!原來都有養小烏龜 真相大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