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OS ONE期刊中的一份報告指出,澳洲患有子宮內膜異位症的女性每年平均因為症狀損失澳幣3萬1000元(約新台幣65萬6580元),大部分女性患者因疼痛導致生產力下降甚至請病假,進而造成龐大經濟損失。
澳洲西雪梨大學、新南威爾斯大學調查超過400名18至45歲患有子宮內膜異位症(endometriosis)或正在經歷慢性骨盆疼痛(chronic pelvic pain)的女性。
澳洲廣播公司報導,慢性骨盆疼痛指的是,肚臍下方處不斷出現疼痛感,至少六個月,而最常見的疼痛來源是子宮內膜異位症。子宮內膜異位症是子宮裡內膜組織生長在子宮外面,會造成骨盆劇痛及疲勞。
全世界十分之一女性有這個症狀,澳洲介於1973年至1978年間出生的女性,在40至44歲時,有九分之一的女性有子宮內膜異位症。
該研究領導學者亞莫(Mike Armour)表示,這份研究提醒政府認知到子宮內膜異位症對許多女性造成的「龐大經濟負擔」,這份研究也估計,子宮內膜異位症造成澳洲經濟每年折損澳幣97億元(約台幣2054億元)。
子宮內膜異位造成的經濟負擔不下糖尿病等其他慢性疾病,然而,許多女性卻沒有受到應得的支持。
亞莫表示,「除了健保花費外,她們經歷的疼痛可能導致請假、工作上及工作外的生產力下降」。減少疼痛可減少生產力下降的情況、增進生活品質,不過仍然有許多女性表示,擔心未被診斷的子宮內膜異位症被視為「嚴重的經痛」。
亞莫表示,「這份研究證實,子宮內膜異位症和慢性骨盆疼痛會對女性產生相當的影響,包括工作及經濟層面」。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