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失禁是女人的一部分?婦產科醫指4迷思害延誤就醫
許多婦女曾經在咳嗽、打噴涕、跑步時,會有漏尿的情況,或是很急著去上廁所,會憋不住而產生漏尿的情況,這些都可能是有尿失禁。
尿失禁迷思多
即是有不自主的漏尿情形,且會造成衛生或社交上的困擾。據統計約有三分之一女性都有尿失禁的困擾,且年紀愈大,發生率愈高。女性先天尿道較短,又可能經歷生產時的產道損傷,造成支撐膀胱頸構造的鬆弛、斷裂或萎縮,加上停經後荷爾蒙缺乏導致尿道黏膜組織萎縮與骨盆鬆弛等,都是誘發或加重尿失禁的危險因子。
尿失禁雖然不至於威脅生命安全,但是往往會造成患者心理上、生活上及健康方面的困擾,包括:皮膚、尿路感染、焦慮、睡眠中斷、缺乏自信、社交隔離、個人衛生困擾,進而影響生活品質。有的病人包著衛生棉都還是不敢出門,永遠穿著深色褲子,因為害怕尿漬漏出來,也怕旁人聞道尿騷味,整個社交生活都因此而中斷。
在很多人的觀念裡,尿失禁是一件令人羞於啟齒的事,因而諱疾忌醫。在現代生活水準不斷提高且健康品質要求也同步提高,尿失禁治療的重要性實在不亞於其他疾病。
但在一般人的認知裡,對尿失禁有不正確的迷思,例如:尿失禁是老化的一部份、尿失禁是身為女人的一部份、尿失禁是生產後的正常現象、尿失禁墊護墊即可等,導致尿失禁婦女延遲求醫的時間。國內40歲以上的女性,大約每4人有1人患有尿失禁,患者人數多達一百多萬人左右,但有8成患者未就醫。其實,尿失禁是可以治療的,尿失禁不是女性必然的宿命。目前治療尿失禁的方法相當多,病人經由適當的檢查,找出尿失禁之成因再經由適合的治療方式,大多會有不錯的效果。
尿失禁的種類
●應力性尿失禁:當病患的腹壓上昇時,如咳嗽、打噴嚏、提重物、跳躍或大笑時,發生漏尿的現象,是最常見的婦女尿失禁種類。
●急迫性尿失禁:當有尿意感時,還來不及到廁所就尿在褲子上,常會造成頻尿或急尿。
●混合性尿失禁:就是包含有應力性及急迫性尿失禁兩種情形者稱
之。
●滿溢性尿失禁:因長期憋尿或神經病變導致膀胱容積變大且缺乏張力,膀胱過度膨脹,壓力大於尿道壓而漏尿稱之。常發生在嚴
重的糖尿病病人身上。
●恆漏性尿失禁:恆漏性尿失禁是指整天尿都漏個不停。常發生在尿路廔管或尿道組織嚴重受損的病人。
●暫時性尿失禁:通常發生於急性膀胱發炎或因疾病引起精神錯亂的患者,通常只要針對原因加以治療即會痊癒。
為什麼會尿失禁?
有下列幾種情形者比較有漏尿的情形發生:
●多產或難產而造成骨盆肌肉傷害:陰道生產可能造成骨盆底肌肉神經傷害,造成骨盆底筋膜薄弱或斷裂。
●更年期或停經以後的婦女:因更年期後女性賀爾蒙缺乏,造成陰道和尿道的黏膜萎縮老化,而使尿道發生閉鎖不全。
●肥胖的婦女。
●長期有呼吸道疾病,如:氣喘、咳嗽等。
尿失禁如何治療?
尿失禁的治療方法包括:非手術治療和手術治療
非手術治療的方式包含以下數種:藥物治療、骨盆底肌肉運動(凱格爾運動)、生理回饋行為治療、電刺激或磁波治療、雷射治療。
骨盆底肌肉運動(凱格爾運動)
就是提肛運動,縮緊臀部,緊閉肛門,好像要忍住大小便一樣收縮。簡單的說,就好像你尿到一半的時候,突然把尿憋住的動作。這個動作必須持之以恆,至少持續三個月不間斷,可以增強恥骨到肛門附近的肌肉群來達到改善尿失禁的目的。此運動對於輕、中度壓力性尿失禁有效,藉由主動式的收縮陰道、尿道旁的肌肉,強化整體骨盆底肌肉的強度。
生理回饋輔助骨盆底肌肉運動療法
利用生物回饋儀,將肌肉的收縮用視覺的方式表現,使患者能直接從監視器的螢幕上看到曲線、數字或聲音變化,學習如何控制骨盆底肌肉收縮,進而增強骨盆肌肉對尿道及膀胱支撐力。
電刺激或磁波治療
利用外加磁場產生電流或直接用電流刺激使骨盆底肌肉組織產生不自主收縮,讓逐漸無力的骨盆底肌肉變得強壯,來達到改善尿液滲漏的目的。
雷射治療
其作用機轉是利用利用雷射光轉化成熱能促進黏膜層膠原蛋白和彈性纖維重組再生,改善骨盆底肌肉張力。治療時間僅15分鐘,也不需麻醉,通常一個月後就能感受到效果。
如果非手術治療無法改善,或是屬於中重度尿失禁病患,可以用「無張力陰道吊帶手術」來治療。它是以一條寬約1.1公分的人工合成束帶置於尿道中段,不會增加尿道內壓力,只是每當患者腹部用力時,能適時提供尿道的拮抗作用,形成尿道中段彎曲阻止尿液失禁。手術的好處是傷口小,屬於侵襲性小的微創手術,手術時間短,住院天數也很短。手術的成功率高達90%左右,手術五年後的成功率仍高達85%。
許多婦女為尿失禁所困擾,而遲遲未採取任何行動,獨自承受,使病症日益嚴重。其實,尋求醫師的協助,配合醫療的處置,可以改善甚至進一步解決尿失禁的問題。

亞東醫院
亞東醫院
延伸閱讀
同類文章
經痛發生時,為什麼止痛藥會越吃越無效?婦產科醫師解答
不能染燙髮、泡溫泉…孕婦手冊 挨批造成恐慌
中藥衛生棉、綠茶衛生棉,真能抑菌?婦產科醫師教「衛生棉挑選指南」
高齡產婦占3成 為求子花200萬安胎
政府800億催生助產 也應重視安全一線安胎用藥
孕婦高血糖易畸胎且有後患 備孕到孕期應控糖
天氣濕熱分泌物變豆腐渣 當心陰道炎找上身
更年期婦女「性」趣缺缺 婦產科醫師建議這樣做
懷孕期間飲食該如何控制?營養師:8大飲食指南一次看懂,讓你遠離妊娠糖尿病
夫載孕妻遭追撞!醫師機警緊急剖腹 產下健康男娃
林志玲47歲得子 不孕症醫師李茂盛:40歲以上婦女仍有成功機會
打完疫苗月經異常?婦醫教6招應對,超過一次異常才檢查!
「好朋友」天天來 醫查出是瘜肉惹的禍
試管嬰兒「多」未必好 研究:1~2個胚胎成功率最高
半年2.8萬夫妻試管嬰兒求子 較2019年同期增萬人
產後6個月抗疤黃金期 傷口照護把握3重點
婦女防「子宮脫垂」使用子宫托可暫免開刀
子宮內膜異位症輕症可中醫調理 中醫教你簡單茶飲輕鬆調整體質!
國健署不孕補助實施半年...植入胚胎8千筆 已核發5億元
徐若瑄「子宮肌腺瘤」為何會血崩住院? 醫曝「危險因子」:3大症狀快就醫
林依晨產後復出「根本看不出來生過」 靠3招快速瘦身!
開五指有多大多痛?真實比例圖曝,媽媽們:老公育兒再雷,就問他想不想也被開五指!
腎移植定期服用抗排斥藥物 36歲女順利自然生產
年逾萬人患妊娠糖尿病 家族史、高齡孕婦風險高
沒有宮縮寶寶就提早報到? 馬偕測子宮頸軟硬預防早產
誰說生完小孩後的性生活就不再美滿 即使成為媽咪也可以很有魅力!
新竹一孕婦子宮頸沒閉緊 雙胞胎差點未足月就早產
孕媽身懷巨嬰恐難產、大出血 醫建議注意控糖控體重
停經後10年內或60歲前 補充荷爾蒙利大於弊
從丈夫變成爸爸,不只媽媽、新手爸爸也會有「產後憂鬱症」!
猜你喜歡
你真的會量血壓嗎?1張圖教你正確測量血壓,測量前30分鐘不能吃「1食物」
猴痘擴散多國!有哪些症狀?如何傳染? 詳解「感染症狀、傳播途徑、預防方式」:也有無症狀者
體內濕氣是什麼?中醫師教你三焦排毒除濕,吃這些活血利水食物可緩解
美睡眠醫學會警告「睡前喝5飲品」恐讓整夜睡不好!白開水也在內
漱口水刷牙前or刷牙後?牙醫師:多數人都用錯時機了,正確潔牙順序該這樣做
怎麼減肥都瘦不下來?四肢瘦但肚子卻很大?醫:當心是隱性肥胖,做好5招擊退內臟脂肪
老花眼怎麼辦?如何保養?會得其他眼疾嗎?眼醫教用眼關鍵!
《高血壓》期刊研究顯示吃對蛋白質方式 可降低66%高血壓風險
忽略高血壓 40多歲科技經理腎萎縮須洗腎
吃肝補肝?認識肝臟10個作用 想要護肝排毒該吃什麼、哪些不該吃?
肩頸疼痛懷疑確診?確診簡單2招拉筋 舒緩肩頸不求人
省兩千!6500劑黃熱病疫苗將屆效5月開放免費施打
糖尿病吃降血糖藥卻導致泌尿道感染?醫師告訴你該如何避免
常常便秘怎麼辦?成因有哪些?營養師教你從日常生活養成8個好習慣,讓便秘不再找上你!
你被大腸癌盯上了嗎?醫:出現6大警訊要注意,5大族群要當心!
腎友不再暗沉 洗出亮麗人生
久咳不癒,中醫師教先判斷乾咳、熱咳、冷咳…4種茶飲緩解不適
巴金森病蜜月期可以被延長?專家分享1關鍵 避免異動症、斷電現象提前報到
疫情間少動姿勢不正易脊椎側彎 可做3式運動延緩惡化
只計算卡路里熱量就能讓你持續有效的減肥嗎?減重醫師點名計算熱量常見4誤差
糖尿病有機會不吃藥?醫師詳解何謂減重手術、哪些人適合及其後遺症
遠離壞膽固醇!國內最新臨床指引公布 超標指數再加嚴
孩子抽搐 病毒性腦炎、熱痙攣怎麼分辨?
異位性皮膚炎用藥穩定 才不會「疫」起搗亂
春夏交替異位性皮膚炎奇癢難耐 醫:潤膚保濕有助改善
咳嗽對身體影響有哪些?9種常見急性咳嗽原因,出現呼吸困難速就醫!
急性腦中風做對兩件事 降低腦損傷與失能打119送醫、讓可決策者同行
老婦腹痛但因疫情不敢住院 病情加劇發現罕見小腸穿孔
背痛未必是肌肉筋膜問題,痛到冒冷汗恐是主動脈剝離!8種情況速就醫
女性沒月經也有慢性下腹痛 物理治療可減輕疼痛
春末乾眼症患者增多 中醫教以茶飲、按摩減緩不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