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記者陳俊智/花蓮報導】
花蓮縣1名48歲婦女每年定期做子宮頸抹片篩檢,20年多來檢測結果均正常,日前陰道異常出血且有血塊,經超音波檢查,竟發現罹患子宮內膜癌第1期,治療後已無礙。門諾醫院表示,女性若經期不規律或陰道異常出血等症狀,應及早就醫,避免錯過治療黃金期。
政府積極推行子宮頸抹片檢查,及早發現、及早治療,被檢出罹患子宮頸癌的人數已降低,但子宮內膜癌患者卻增加,患病人數更於2010年超過子宮頸癌。
門諾醫院婦產科主任廖基元指出,國內飲食西化,生活型態改變,易造成女性排卵不正常、月經周期不規律問題,都是易導致子宮內膜癌變因素。
他說,國內子宮內膜癌多發生於停經女性,60%是50歲以上婦女,患有糖尿病、高血壓、肥胖或未曾生育、飲食偏高熱量的女性更是高危險族群,不過,子宮內膜癌若能及早發現治療,存活機率相當高。
由於子宮頸抹片檢查只在陰道,未深入子宮體,雖有機會透過血塊檢測出子宮內膜癌變,但機率非常小;而分段搔刮術、子宮腔內視鏡和細胞抽取雖能診斷有無異狀,但屬侵入性檢測,不適合例行性檢查。
廖基元指出,罹患子宮內膜癌常見陰道異常出血、帶有血絲及異味的分泌物增多、腹痛、子宮積膿等病徵,如有症狀應儘快就醫。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