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為何態度忽冷忽熱?出軌有跡可循!當伴侶出現這6行為時要留意

最新文章

more

大家都在看

more

疾病百科

more

我要投稿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udn/ 元氣網/ 醫療/ 婦科

大腸顧小腸 ~ 談常見腸胃疾病

【聯合線上企劃╱康聯診所院長 陳皇光醫師】

現代人由於工作繁忙、壓力大,加上飲食起居不正常、飲食觀念不正確,常出現各種腸胃疾病,輕者影響個人生活品質,重者引發癌症,對家庭造成嚴重負擔,因此不可不慎。大致上常見腸胃疾病有以下幾種:

一、胃食道逆流

民間俗稱「火燒心」,胃食道逆流症是因為下食道括約肌的張力鬆弛,造成關閉不緊,使得胃裡的胃酸或氣體容易跑到食道裡,引發食道發炎,造成長期的胸口發悶與灼熱感症狀。好發於肥胖或有喝酒習慣,或暴飲暴食的人身上。

要避免胃食道逆流,除減重減少胃部負壓、避免暴飲暴食外,也要減少食用影響食道括約肌張力或引發胃酸的食物,例如咖啡、酒精,甜湯等。此外,餐後至少要等1小時後才能躺平,千萬不要立刻躺平,因為平躺的姿勢,胃部的東西更容易逆流到食道。

二、急性胃炎

急性胃炎發作後,胃壁黏膜表層會出現紅腫或是糜爛的現象,嚴重者可能會引發幽門螺旋桿菌的感染,造成胃潰瘍。其引發病因,除食物不衛生外,飲食過量,食用有刺激性、不易消化的食物也是常見的原因。

有胃炎徵兆,往往會造成食欲不振,腹部腫脹不適,嚴重時會引發噁心嘔吐,此時應暫時斷食,待恢復飢餓感後再飲食或服藥。但切忌吃辣,特別是生洋蔥與生蒜頭,或是其它會增加胃酸的食物。

三、胃潰瘍

若長期胃部不適的問題,此時就得注意病情是否已發展成胃潰瘍。當胃及小腸內壁因發炎造成損傷,容易造成幽門螺旋桿菌入侵並感染,侵蝕消化組織,最後造成胃潰瘍。

當胃潰瘍發生,胃壁會產生小面積破皮,胃酸直接破壞胃壁組織,嚴重時就會引發胃出血。而胃酸分泌過多,膽汁分泌不足以中和,進而流入小腸,侵蝕了十二指腸的表面,就可能併發十二指腸潰瘍的症狀。

胃潰瘍好發於空腹與半夜,常見於有壓力大,有長期菸酒習慣,或偏好刺激性食物飲料服用刺激性藥物習慣的人身上。但胃潰瘍並非無法治療的惡疾,建議除減少攝取酸性和刺激的食物,戒除菸酒,減少胃部負擔才能有效避免胃潰瘍的發生。

四、急性腸炎

急性腸炎症狀主要是肚臍周邊的腹部絞痛,進而引發腹瀉。其多因飲食衛生不佳或病毒感染造成。有腸炎徵兆,不必像胃炎一樣需要禁食,但切忌食冰品、牛奶、甜食或其他刺激性食物,應改以清淡飲食,使消化道得以適當休養。

五、大腸激躁症

假若經常發生腹痛、便秘或腹瀉,排便後腹絞痛得到紓解,但大腸鏡檢查檢查結果卻無異樣,在排除其他疾病的可能性後,就會診斷為「大腸激躁症」。常見於長期飲食作息不正常、食物過敏、乳糖不耐症、處於高壓焦慮情境及腸內菌不平衡的人身上。

雖然病因不明,並無專一方法治療,所以可以考慮飲食調整、規律運動與心理紓壓等方式改善症狀。也可嘗試停用奶蛋類、堅果類與麵粉類食品這一類經常引起敏原的食物及補充富含益生菌的食物,可能就會有明顯的改善。

六、便祕

便祕是指排便次數減少,經常性2至3日甚至更久才排便一次;或雖排便次數不減,但大便乾燥堅硬,排出困難

要改善便秘問題,可嘗試從飲食著手,多喝水並攝取蔬菜高纖維食物,特別是豆類、番茄、水梨、桃子、黑棗汁或麥片,再輔以規律的運動,並配合容易排便的兩個時程:早餐後與午餐後進行解便,就會順暢多了。

此外,維持腸道內的益生菌數量,多攝取優酪乳、優葛或乳酸菌藥品,補充益生菌所需的果寡糖,減少壞菌數量,使腸道偏微酸性,也是讓腸道更順暢的方法之一。

一般而言,在家中我們可藉由觀察糞便顏色初步判別腸胃疾病。例如;呈現黑色的柏油便,多半是上消化道出血所造成;糞便呈現白色可能是膽囊管被腫瘤阻塞;糞便呈現綠色稀狀則多半是腸炎在作祟;若糞便帶血,就可能是痔瘡或大腸出血,甚至是大腸癌的徵兆。

要更精準確認腸胃疾病,還是得依靠專門的腸胃內視鏡設備,由專業的醫護人員進行更精密的檢查,建議每年健檢務必做一次腸胃內視鏡,掌握腸胃的健康狀況。

愛媽咪的具體行動,就送她一份保健康的禮物吧!

胃潰瘍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

課程推薦

延伸閱讀

猜你喜歡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猜你更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