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腹痛切子宮? 慢性骨盆肌肉疼痛是元凶
【元氣周報/記者邱瑞杰/報導】
「有東西要掉出來」 柯太太被送精神科
病例一:柯太太,54歲,因為痛經和常年的下腹痛,在45歲時拿掉子宮後,少了痛經,但下腹痛並沒有完全治癒。近幾年來,她總覺得「有東西要從陰道口掉出來」,無法走遠路、不能久站,還受頻尿困擾,但看了多名醫師,都找不到任何骨盆臟器脫垂的證據。她一直喊著「有東西要掉出來」,家人誤解她的精神狀況出問題,只得改向精神科醫師求助……。
「你們要注意衛生」 醫師搞得夫妻猜忌
病例二:李太太,24歲,近兩年飽受陣發性的下腹痛困擾,只要趕報告或上台演講後就會發作。此外,每次跟先生做愛時也會覺得痛,甚至會痛到第二天,每次疼痛時,小便會很不舒服。到醫院就醫,醫師認為是「蜜月膀胱炎」和「骨盆腔發炎」,要夫妻雙方「注意衛生」。由於下腹痛發作頻率愈來愈密集,夫妻彼此猜忌,性生活大受影響,感情面臨考驗。
「你的子宮要切除」 切了之後還是腹痛
病例三:陳太太,40歲,因為常常下腹痛合併陣發性解尿困難,到泌尿科求診一年不見療效,後來被發現有脫垂及3公分子宮肌瘤,轉回婦產科看診,多年前切除子宮並做脫垂懸吊術,但症狀未能改善。
「是骨盆腔發炎啦」 王老太太也切子宮
病例四:王老太太,72歲,年輕就常有下腹痛。最近幫女兒帶小孩,忙得不可開交,下腹痛又犯了,而且更厲害。
她有些微的子宮下垂,近來又有頻尿困擾,醫師建議她:拿掉下垂的子宮以免壓迫膀胱……。
慢性骨盆肌肉疼痛是元凶
女性因下腹痛就醫,若被診為骨盆腔發炎,可能懷疑先生或性伴侶「那話兒」不潔,在翻雲覆雨時感染。男方要是愛乾淨的人,也只能叫屈,親密關係受影響在所難免;倘若被診為子宮是禍首,則有可能被切除子宮……。
基隆長庚醫院婦產科醫師金宏諺提醒受下腹病所苦的女性,門診發現不少人下腹痛的病因是「慢性骨盆肌肉疼痛症」,與性伴侶和子宮無關。由於這類疾病屬新興的醫療領域,醫師和病人都認知不足,結果是子宮成為代罪羔羊,被無辜切除。
子宮兩旁韌帶肌肉是禍首
金宏諺說,這類病人下腹痛的禍首,並不是子宮,而是子宮陰道旁邊的韌帶和肌肉。婦女骨盆區疼痛超過6個月,就屬「慢性骨盆腔疼痛症候群」。由於痛感來自子宮、膀胱、腸子和周圍的肌肉、關節與神經,不同臟器又分屬不同的臨床科別,成為醫療「三不管」地帶。
金宏諺說,「慢性骨盆肌肉疼痛症」若被誤以為是「骨盆腔發炎」,太太可能會懷疑是先生那話兒不清潔,以至於在一陣水乳交融、蝕骨銷魂的歡樂之後,讓她要擔待難以承受的痛,進而影響夫妻關係。
醫師把子宮當代罪羔羊
他說,私密的女性生殖器官也常成為下腹痛最大的嫌疑犯。假如患者子宮有肌瘤,或是陰道分泌物較多,子宮常被醫師研判子宮為頭號禍根;如果除了腹痛,臨床表現還有頻尿、解尿困難等泌尿症狀。「子宮壓迫膀胱」、「子宮下垂壓到尿道」等說法就會紛紛出籠,無法對症下藥。
根據統計,美國每年子宮切除的原因,有十分之一是因為「慢性骨盆腔疼痛症」,只是並沒有進一步資料顯示,有多少婦女在拿掉子宮後能夠解決疼痛,或是病症仍在。
傳統婦或泌尿科搞不清楚
金宏諺說,「慢性骨盆肌肉疼痛症」的禍首,在子宮陰道旁的肌肉韌帶而不在子宮。這些肌肉韌帶位於骨盆腔深部,除了靠藥物止痛,很難使用熱敷、電療或推拿按摩等復健方式治療,治療效果方式受限。
他說,慢性骨盆肌肉疼痛症的病源是提肛肌肉筋膜發炎,屬新的次專科領域,並非傳統婦產科或泌尿科醫師執業範圍。長庚醫院累積臨床經驗,目前以麻醉科器械在患部注射局部麻醉藥和類固醇,已見療效,未來將研發專屬治療器械,注射範圍更大,療效會更好。
※延伸閱讀》
.女性生育最大殺手 骨盆腔發炎與不孕
.骨盆腔疼痛 和感染有關
.下腹痛 留心骨盆腔充血症候群
.嘿咻太頻繁 罹患蜜月型膀胱炎!
【2009/03/29 元氣周報】
延伸閱讀
同類文章
女孩打不打HPV疫苗 世衛組織說痛痛女孩與疫苗無關
健康@news/3成中年婦女尿失禁 治療方式多元
達文西手術精準切除肌瘤 婦人如願生下第二胎
產後4周大出血 子宮內血管瘤惹禍
母罹癌、女小三來月經、兒卻晚發育…一個看似省錢又方便的習慣,讓一家人內分泌全亂了
困擾女性的「多囊性卵巢症候群」高血壓糖尿病機率高
35歲後「黃體素」過低增癌症風險,哈佛醫師:攝取一種營養改善
婦科手術進化 冷刀精準傷口小
擔心婦科手術破壞處女膜 醫師建議她這麼做
子宮內如鐘乳石洞 軟式子宮鏡不用麻醉無痛找病灶
健身女教練罹畸胎瘤 3D單一切口微創手術讓她不留疤
腳腫難以行走 20公分巨大卵巢囊腫竟藏婦人肚
衛生綿條可以用很久不換?女模細菌感染,竟致下肢截肢
打噴嚏咳嗽運動都在漏尿… 醫:3成女性有困難僅6%就醫
子宮內膜異位造成個人和經濟損失大 卻不被重視
身體灼熱、陰道乾澀 泌尿道症候群成熟齡女困擾
職場女強人情緒不穩 更年期提早來荷爾蒙減少作祟
女性私密處過度清潔反容易感染 婦產科醫師教你這樣洗
30歲女罹子宮肌瘤、乳房纖維腺瘤 「發票」是兇手
女醫生產子宮也破裂 同事搶救保住孩子和子宮
醫病天地/月經禁洗頭?醫:洗完吹乾即可
女生狂長鬍子好困擾!3種原因讓毛髮旺盛 小心是身體發出警訊
影/產後大出血 為孕婦死亡率高主因
經痛怎辦?醫教按穴道緩解
女性穿胸罩防胸部下垂?研究結果跟你想得不一樣!
她因不明疼痛送醫 卵巢取出腫瘤「大如沙灘球」
產後或老化自然現象?專家:提早訓練就能降低尿失禁機率
當媽媽的苦!普度搬供品漏尿好尷尬手術擺脫窘狀
大姨媽總提早報到!月經提前5類型該吃什麼改善?
醫病天地/忘了月亮杯存在 黑血嚇壞作家
猜你喜歡
藥吃太多會洗腎? 醫解答真正敗腎主因
秋冬好發心梗!注意心臟4核心症狀,減少運動性猝死
平日睡不飽靠周末補回來?3疾病都是這樣被睡出來的
20歲水果攤商站著削甘蔗 誤砍命根子慘「自宮」
冬天皮膚乾擦乳液就好?8誤區只會讓症狀更嚴重
深蹲到底有什麼好處?怎麼蹲才不會傷膝蓋?
下雨鞋濕腳臭好崩潰!網傳7個除臭秘方哪種有效?
看指甲知腎不好? 醫:5字訣更有用
高以翔死亡背後真正原因 胸腔醫師認為是這個
不是睡不著才叫失眠 出現4種症狀應就醫
腎不好,指甲會出現警訊? 醫:不是一個好的判斷基準
天冷心血管承受得住嗎?醫師教遠離高血脂症和心臟病
為何過敏容易在清晨發作?耳鼻喉科醫師教你改善方式
6種人感冒病程快! 你需要做「這件事」增強保護力
天涼心肌梗塞風險增 男女症狀大不同
「洗腎王國」在台灣 5字口訣「泡水高貧倦」可防腎病
「從沒想過有一天自己也生病了」吳念真:憂鬱症患者最怕聽到這句話
如果不想洗腎 醫師說這個動作一定要做
戴口罩沒用!臭氧比PM2.5更難防 醫籲濃度高時別出門
糖尿病不是控制血糖就夠了?還有2地方也藏致命危機
常嗜睡、提不起勁是身體在老化?疲累程度是原本的2、3倍就該留意
纖維不是隨便吃就有效!營養師教你認識纖維3種功用
72歲老翁頻尿睡不好 就醫赫見膀胱內長滿瘤
心臟手術改微創 縮短病人恢復期
心臟衰竭要運動? 別懷疑!想養心真的該動
周杰倫也受其苦…「老藥新用」治僵直性脊椎炎露曙光
身體愈健康,反而猝死機率較高?醫師分析原因
過度補眠變周一症候群 錯誤睡眠迷思影響生理時鐘
不彎腰駝背就好?醫師:過度挺腰的坐姿有更高機會下背痛
染麻疹 趴趴走 3度就診未揪出
天冷腰痛最好趴姿用熱敷墊 「這些人」盡量別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