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記者施靜茹/台北報導】
52歲的劉太太只要咳嗽、打噴嚏,就會漏尿,連走路也漏,尤其剛解完小便,起身走路漏得更厲害,「不是才剛尿過嗎,為什麼漏尿甚至更嚴重呢?」症狀持續好幾年,令她很沮喪。
劉太太之前就醫,醫師說是子宮壓迫膀胱造成的,建議她「乾脆切除子宮,順便把膀胱吊一下,」但手術並未改善她的尿失禁,一樣才剛尿完又漏尿。
後來,劉太太找到台北榮總泌尿外科主治醫師林登龍,「她到門診時,身上有股淡淡尿騷味,內褲墊著厚厚棉墊,已經濕透」林登龍說,經由尿路動力學檢查,發現劉太太有尿道憩室合併應力性尿失禁,才會尿漏個不停。
林登龍指出,尿道憩室就是尿道有缺口,並向外突出成一個空腔,常因尿道腺體感染形成膿包,當膿消失,包還在那裡,就成了憩室,一般約2公分大,最大也有5、6公分。
林登龍說,尿道憩室原因和年齡或生育關係不大,他曾治療20歲就有尿道憩室的女病人,也有同一條尿道長了5、6個憩室,「就像釋迦一樣」。
治療時,他先切除劉太太尿道憩室,接著修補尿道,再運用人工網膜,做恥骨陰道吊帶術治療應力性尿失禁,劉太太術後不再漏尿,脫離日日放護墊困擾。
林登龍表示,不少尿失禁女性諱疾忌醫,大多在內褲加護墊防尿,常因護墊不透氣造成尿道及陰道感染就醫,才知有尿失禁問題。
傳統的應力性尿失禁合併尿道憩室,因擔心感染,大多採用病人自體肌膜為材料,做恥骨陰道吊帶術,但病人傷口易疼痛,術後恢復期也長。
林登龍六年前,改用治療疝氣的人工網膜做恥骨陰道吊帶術,發現手術時間可少1小時,病人住院也可少1到2天,恢復期更少1星期,迄今有近200名病人接受治療,1%發生傷口感染,且健保有給付。
凱格爾氏運動
夾緊肛門口與尿道口肌肉,像忍住大小便一樣,持續夾緊3到5秒,然後放鬆3到5秒,夾緊、放鬆重複做,並逐漸將夾緊、放鬆時間拉長;可以洗手後用一根手指放在肛門口或陰道口,當收縮或放鬆時,手指可感覺肛門和陰道括約肌收放變化,方法就是正確的。
【2009/03/03 聯合報】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