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鐘國軒/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精神科主治醫師】
王太太生完孩子後,辭職在家做全職家庭主婦。當全家洋溢在孩子新生喜悅中,卻開始了她的噩夢,她失眠了。孩子現在三歲,她失眠、痛苦的日子也跟著有三年。
生性求完美的王太太,常常容不下一點錯,不管對自我的要求,或對孩子細心呵護。王太太有護理背景,對照顧孩子也有一定的知識,或許如此,她更不容許自己對孩子有一丁點的忽略。
除了失眠,她脾氣也變得不大好,常常覺得腰痠背痛,有時注意力不太集中,甚至忘記一些重要的事情。日子一久,她對其他許多小事也越來越放不開,家裏一丁點兒風吹草動,都會引起她的注意。
「怎麼辦?我就是沒有辦法放下心,晚上我們家妹妹只要發出一點聲音,我就會想起來看看出了什麼事。」王太太無奈,「老公神經很大條,什麼都不管,好像孩子只是我一個人的。」她愈說愈委屈,「我也知道要神經放大條一點,但是,談何容易……」
經過評估,王太太其實罹患了「泛焦慮症」。這是焦慮症的一種,患者對許多生活事件反應很敏感,旁人可能感到這個人總是慌慌張張、對瑣碎的事一直念個不停。若焦慮症狀持續數月或幾年,無法改善,同時會伴隨許多身體不適。
除了藥物,玉太太也接受心理治療。在治療中她自我探索,了解有些扭曲的想法可能是引起焦慮的主要原因,找到了可以著力的方向。再輔以肌肉放鬆法的練習,經過幾周,王太太比較能夠好好面對自己生活。
「醫師,我覺得我的個性是個大問題,趁這個時候改一改好不好?」她滿心期待地問我。我告訴她:「每一種個性有它好的一面,也有它可能有問題的一面。當初妳老公看上妳,不就是因為愛妳這種認真負責、一絲不茍的牛脾氣嗎?如果改太多,就不是妳囉?所以,微調就好,好好發揮妳個性上的長處吧。」
王太太看著我的眼神,彷彿告訴我,她沒有因疾病否定自己,而是找到一個可以更進步、更成長的機會。
【2009/02/14 聯合報】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