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宮頸抹片結果異常,該怎麼辦?
子宮頸癌為台灣女性前十大癌症之一,根據國建署2014年的癌症登記報告顯示,發生率於女性排名第8位;死亡率為第7位。台灣自1995年起推廣婦女免費子宮頸抹片篩檢,子宮頸癌發生率及死亡率皆大幅減低。目前政府提供30歲以上婦女每年一次子宮頸抹片檢查,且沒有受檢的年齡上限。
高危險族群:生育子女多、性伴侶多者
人類乳突狀病毒(HPV)是一種很普遍的病毒,有性行為的人終其一生有一半以上感染過人類乳突狀病毒。其種類超過兩百種,約有30到40種與外生殖器有關,其中致癌高風險型為HPV第16,18型;低風險型為HPV第6,11型。感染這類病毒後百分之八十的人會被免疫系統消滅,剩下沒有清除病毒的才有機會進展為子宮頸癌。危險族群包含:有性經驗的婦女、尤其是早婚、生育子女多、性伴侶較多的婦女。已無性生活或停經的婦女,由於HPV感染後需10-20年,甚至更長時間才會進展為子宮頸癌,所以已無性生活或停經者仍須定期抹片檢查
子宮頸初期無症狀 原位癌幾可治癒
子宮頸癌初期往往沒有特別的症狀,大多是在例行的子宮頸抹片檢查時意外發現。最常見的症狀是不正常的陰道出血或分泌物。子宮頸癌是一個疾病發展相當緩慢的癌症,再加上零期原位癌的治癒率幾乎可達百分之百,因此女性朋友更需要定期做抹片,才能早期發現、早期治療 。
檢查結果怎麼判讀
報告可分兩部分,包含抹片的品質,以及病理報告化驗結果。抹片結果及處理如下:
.正常:每年仍需定期做一次抹片檢查
.異常- 發炎:如停經後子宮頸細胞萎縮發炎或曾接受過放射線治療,可給予局部治療,六個月後重做抹片檢查。
子宮頸癌檢查結果異常
●非典型鱗狀細胞:
.意義不明的非典型細胞變化(ASC-US):六個月做抹片檢查、或檢查人類乳突病毒感染(HPV DNA)、或直接做陰道鏡檢查。
.細胞病變,無法排除高度病變(ASC-H):視為高度病變,直接做陰道鏡檢查。
●低度鱗狀細胞上皮內病變(LSIL)- CIN1(輕度分化不良):陰道鏡檢查,停經婦女演變成高度病變機會較低,也可以選擇間隔六個月做抹片檢查、或檢查人類乳突病毒感染(HPV DNA)。
●高度鱗狀細胞上皮內病變(HSIL)-CIN2(中度分化不良),CIN3(重度分化不良):必須做陰道鏡切片檢查 。
●子宮頸癌:必須立即到醫院就醫治療 。
.異常- 非典型腺體細胞:陰道鏡切片等多重檢查。
.異常- 檢體不足難以判讀:應立即重做檢查 。
疫苗無法取代子宮頸抹片
人類乳突病毒是子宮頸癌最重要的元凶,即使現在已經有人類乳突病毒疫苗,但仍無法取代子宮頸抹片的篩檢。此外篩檢也有所謂為陰性的限制,亦即指患者已出現病變,檢測卻檢查不出來。但根據台灣國健署統計資料,連續三年做子宮頸抹片,卻檢查不出病變的機率只有千分之一。大部分的抹片異常都只是癌前期病變,治癒率高,因此面對異常的子宮頸抹片報告,更需要積極地前往醫療機構諮詢處理。

亞東醫院
亞東醫院
延伸閱讀
同類文章
更年期婦女易泌尿道感染 醫護:應加強私密處衛生清潔
「13個子宮內膜癌因子」年輕女性要注意! 太胖、愛吃炸物快戒
月經沒來、經血量異常?曾郁文:月經異常,可能身體3部位出現問題
同姓氏不能結婚?為什麼近親繁殖會增加遺傳疾病風險?
每個月都有1次調經、調體質的機會!觀察月經5指標,檢測子宮卵巢健康
骨盆底復健 婦人漏尿大改善
醫病天地/子宮內膜異位 32歲女經痛、流鼻血
她長期腹痛 竟因子宮避孕器放15年致卵巢輸卵管膿瘍
月經不規則是更年期?更年期症狀會持續多久? 小心6情況都會讓更年期提早發生
懷有身孕能否做重量訓練?醫師:多動致流產觀念已過時
「做人」半年沒懷孕 盡早確認子宮狀態
56歲婦人肚大如懷雙胞胎 醫手術取出超大子宮肌瘤
有肌瘤需要中止懷孕嗎? 婦產科醫師解密關於子宮肌瘤的5大迷思
巧克力囊腫復發導致卵巢壞死 女子憾影響一半受孕機率
熟女抓住青春尾巴 陰道雷射治療搶救幸福、改善漏尿
陰部搔癢 萎縮性硬化性苔癬作怪
醫病天地/頻尿、腰痠 小心骨盆鬆弛
怎麼知道自己是停經了?營養師教你該如何判斷及保養
月經來吃什麼?營養師告訴你最適合月經期階段的食物
女性更年期後腹部愈來愈胖? 5個肚子變胖的後遺症要小心
更年期越晚來越好?《阿茲海默》期刊:失智風險越高
只能靠零食擺脫經前症候群不適?營養師教你根本之道
不穿內褲身體會出現什麼變化?婦科教授曝一個恐怖風險
她新婚不久發現「卵巢畸胎瘤」恐不孕 醫師這樣說
長期便祕小心引子宮肌瘤上身! 身體常出現這些狀況都潛藏危機
中秋「炒飯」太猛!激情後腹痛就醫:女卵巢囊腫破裂
中秋月圓夜太激情! 女卵巢破裂 緊急手術救回一命
連假出遊別憋尿 護理師提醒小心妹妹悶癢
研究子宮內膜異位症 成大教授蔡少正國際獲獎
看婦科該找男醫師還女醫師 網友一面倒曝:他最細心
猜你喜歡
專家帶來天大的好消息:2025年這種疾病會消失不見
腎不好不能吃香蕉?醫師點名傷腎地雷:止痛藥、不明中草藥保健品少碰
愛吃5食物恐讓胃食道逆流加劇!餐後1動作助緩解
40歲以後如何防止血管硬化?醫師分享6撇步讓血管變年輕
健檢常忽略腦血管檢查 醫:50歲以上民眾要做
重訓盛行 姿勢錯誤 退化性關節炎患者飆升
便秘拖久腸潰瘍恐要命?醫:6纖維蔬果、床上翻滾助排便
拉肚子變瘦是因排掉宿便?醫:當心「代誌大條」
數羊、睡八小時都NG!日本醫學教授破除七大「睡眠迷思」
莊昕悅營養師/影響血糖的食物放後面…掌握5原則 糖友照樣嗑大餐
愛吃甜食、油炸物易得糖尿病? 醫揭「關鍵原因」:小心還會傳給下一代
少女「抽菸加一天一罐汽水」牙齒發黑爛光 網友嚇:該刷牙了
男子挺台灣鳳梨大口吃 鳳梨卡食道差點窒息緊急就醫
改善便秘、排解毒素 必知4大類膳食纖維資優生!
男生脫褲後嚇傻人?泌尿科醫曝這款驚嚇度5顆星:只能剁掉
輕熟女成月亮臉!3個月飆胖16公斤 北榮搶救腦內風暴
頸椎病來得早又難好!醫:穩定頸椎才治本
長期頭暈千萬不可輕忽 合併8大症狀可能患重大疾病
預知腦中的不定時炸彈「腦動脈瘤」 專家建議做1事!
下背痛、坐骨神經痛如何舒緩? 物理治療師教坐椅子就能做的「簡易動作」
60歲血壓忽高忽低 這原因讓他按時服藥無效
一天放幾次屁正常?胃腸科醫師:不放屁才要當心!5建議觀察
退化性關節炎年輕化 醫師:好發年齡提前至4、50歲
打呼易增中風、心肌梗塞風險!醫教側睡等6招助改善
阿嬤用雙磷酸鹽類藥物治骨鬆 一轉身兩大腿竟骨折
高血壓男劇烈腹痛急送醫 患「腸中風」放支架救命
你以為你很瘦嗎?這個器官胖起來,恐增加死亡機率
皮膚癢睡不好 3招改善
下肢「1徵兆」恐是心臟衰竭!醫:初期症狀難發現
B肝抗體消失補打疫苗? 許金川:腹部超音波更重要
主動脈瘤如體內未爆彈!心外醫:5症狀中1恐要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