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從形成記憶開始,也從記憶的瓦解結束
記憶、知識和經歷構成了我們的身分認同。失去記憶的話,個人認同就會發生變化或完全消失。「記憶就是那個人的一切。記憶就是身分。就是你。」小說家史蒂芬.金在《魔島》中如此寫道。
個人身分植根於自身的經歷,記住的往事越多,自我感覺就越豐富。因此,記憶力喪失是阿茲海默症最令人痛苦的一環。記憶力漸漸衰竭,不僅破壞了回憶,還破壞了一個人的身分認同。
你之所以為你,究竟是基於哪些元素?幾個世紀以來,哲學家一直在辯論這個難題。在十七世紀,約翰.洛克(John Locke)用記憶內容來定義身分。他指出,回憶提供了一條線索,連結起我們的過去和現在。大多數人都會以當下的模樣去確認今天的存在感(也就是自我感覺),而它與我們昨天所感知到的自己無從區分。但若回溯遙遠的過去,這種自我感覺的連續性就會變得脆弱、甚至完全消失。
美國哲學家帕菲特(Derek Parfit)認為,記憶就像鍊條一樣,連結自己的過去與現在,而你之所以是「你」,乃是奠基於生活經驗的串連。而且,在你內省、形塑自我認同人生從形成記憶開始,也從記憶的瓦解結束
記憶、知識和經歷構成了我們的身分認同。失去記憶的話,個人認同就會發生變化或完全消失。「記憶就是那個人的一切。記憶就是身分。就是你。」小說家史蒂芬.金在《魔島》中如此寫道。
個人身分植根於自身的經歷,記住的往事越多,自我感覺就越豐富。因此,記憶力喪失是阿茲海默症最令人痛苦的一環。記憶力漸漸衰竭,不僅破壞了回憶,還破壞了一個人的身分認同。
你之所以為你,究竟是基於哪些元素?幾個世紀以來,哲學家一直在辯論這個難題。在十七世紀,約翰.洛克(John Locke)用記憶內容來定義身分。他指出,回憶提供了一條線索,連結起我們的過去和現在。大多數人都會以當下的模樣去確認今天的存在感(也就是自我感覺),而它與我們昨天所感知到的自己無從區分。但若回溯遙遠的過去,這種自我感覺的連續性就會變得脆弱、甚至完全消失。
美國哲學家帕菲特(Derek Parfit)認為,記憶就像鍊條一樣,連結自己的過去與現在,而你之所以是「你」,乃是奠基於生活經驗的串連。而且,在你內省、形塑自我認同的過程中,這些經驗會接合得更緊密。
因此,記憶乃個人身分的基礎。在後面我們會繼續探討,如果記憶消失或發生重大變化,自我感覺會受到哪些影響。
你最早的記憶是什麼?你能回溯到多久以前的事情,那段記憶有多清晰?大多數人都記不得兩三歲以前的事情。為了解釋這種情況,佛洛伊德提出一個概念:壓抑。也就是說,潛意識壓下那些回憶,不讓它們進入意識中。今天,神經科學家提出了更令人滿意的解釋。我們不記得兩三歲以前的事情,是因為負責情節記憶(episodic memory)的大腦結構尚未發展完成。基本上,在大腦發育的早期階段,我們記不起任何事情,因為那時候還沒有自我意識。
記憶和身分認同就像一對舞者,會隨著時間的音樂搖擺。在兩歲之前,嬰兒沒有自我認同,無法在鏡子裡認出自己。一年後,他們會看著鏡子,伸手去觸摸心理學家塗在他們臉上的小點。在這個階段,幼童已經知道,鏡子裡出現的不是別人,而是他自己。
到了五歲左右,所有記憶系統都上線並正常運作了。前額葉皮質和海馬迴比較晚熟,之後情節記憶、語意記憶(semantic knowledge)會與語言能力一起出現。學會使用語言後,幼童的自我認同感會再次提升。在語言的幫助下,記憶慢慢在幼童的大腦中累積起來;自我認同和記憶一絲絲地交織成一片精美的掛毯。
學會字詞後,幼童就能接續形成概念、認同和記憶。
情節記憶和語意記憶都儲存在大腦皮質,而後者會與海馬迴雙向傳遞訊息。在人的一生中,海馬迴跟皮質的記憶中心會共同運作,彼此不斷地在「呼叫和回應」。想起大學畢業典禮時,神經脈衝會從海馬迴進入位於皮質的記憶中心(儲存了畫面、聲音、意見等)。之後,這些儲存資料再被送回海馬迴中組成情節記憶,以重現畢業典禮。
自我認同、語言和記憶在現在、過去和未來之間建立了許多連結點。但諷刺的是,生命是如此殘酷,到了盡頭時,這三位一體的傳遞管道會一一瓦解,逐步回到人生頭五年的狀態。阿茲海默症的初始徵兆是失語,接著是喪失概念、無法認出他人。在這可怕疾病的結尾到來時,患者會認不出他自己。
※ 本文摘自《記憶強化全攻略:美國最機智的神經科醫師教你運用聯想力,活化大腦、延緩失智,讓人生更有品質》。
《記憶強化全攻略:美國最機智的神經科醫師教你運用聯想力,活化大腦、延緩失智,讓人生更有品質》
作者:理查‧瑞斯塔克
譯者:劉宗為
出版社:時報出版
出版日期:2023/08/29
責任編輯:辜子桓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