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頻接觸自來水、洗潔精乾澀脫皮…醫教富貴手保養策略 不理會恐惡化為濕疹

最新文章

more

大家都在看

more

疾病百科

more

我要投稿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udn/ 元氣網/ 醫療/ 腦部.神經

「運動」最能延緩退化 醫籲:長照應納入巴金森氏症

台灣響應世界巴金森日,聯合報健康事業部舉辦為「世界巴金森病論壇」。記者許正宏/攝影
台灣響應世界巴金森日,聯合報健康事業部舉辦為「世界巴金森病論壇」。記者許正宏/攝影

聽健康

00:00/00:00

世界衛生組織(WHO)統計,全球巴金森氏症病友約850萬人,每年4月11日為世界巴金森日,呼籲民眾重視這項疾病。長庚醫院神經內科副主任、主治醫師吳逸如指出,巴金森病在台灣60歲以上民眾盛行率1%、80歲以上則達4%,只要遵從醫囑進行治療,日常生活都能與正常人無異,能達到平均壽命,但背後亟需政府、社會、病患等三方共同努力。

健保110年統計資料顯示,台灣有7萬7千名巴金森氏症病患。長庚醫院神經內科主治醫師林祖功表示,巴金森症候群當中有許多症狀,在神經內科診斷時,要判斷的臨床症狀十分多元,即使經驗豐富的醫師初診巴金森氏症的準確率也在八成五上下,一兩年後改診斷也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

林祖功說,部分巴金森症候群是來自「其他因素」,可能是精神科藥物、止暈止吐藥物使用後造成的腦神經傳導問題,內分泌賀爾蒙因素、中風、腦瘤或是日本腦炎也都會導致患者出現巴金森症候群的症狀,屬於次發性巴金森症,此時治療重點在於治療根本的疾病。

巴金森氏症權威、神經內科醫師陸清松表示,巴金森是「症候群」,具有標準的臨床症狀,包含動作障礙症狀、非動作障礙症狀,醫師的專業就是將其診斷出來,巴金森氏症9成都是典型,但另剩下1成非典型早期無症狀,但過了三五年後,卻轉變為進行性核上性麻痹(PSP)、多發性神經退化症(MSA)是需要高度臨床專業經驗,也需要長期追蹤。

「巴金森診斷三部曲,標準臨床症狀、標準影像判斷、對藥物有正向反應。」陸清松指出,只要滿足上述三個條件,基本上就是巴金森氏症,醫師就依照症狀考慮用藥,路易氏病表現型也是記憶力不好,類似阿茲海默症,都需要醫師專業判斷,神經內科也是相當高度專業的領域,要不斷精進才能下出最合適的診斷。

陸清松指出,巴金森氏症會出現全身性的症狀,愈早診斷、治療,存活率都已比過往沒有多巴胺治療時高出許多,現在常說的「三個Lucky 7」蜜月期、波動、晚期各7年都獲得好的控制,即使60歲診斷出巴金森氏症,21年後81歲也達到平均壽命,民眾可以樂觀看待這項疾病。

林祖功說,巴金森氏症是大腦黑質細胞退化,導致大腦多巴胺不足,同時連帶全身性的神經系統都有所缺乏,治療上會投以血清素、乙醯膽鹼等等藥物,但主要仍是多巴胺的補充。

在治療方面,陸清松指出,最好是個人化的專業醫療,治療目的在於減少動作功能障礙,像是顫抖、動作緩慢、姿勢不穩等等,減低認知功能退化風險,同時減少副作用產生;主流藥物治療是左多巴類,搭配輔助藥物包括多巴胺促效劑、兒茶酚-0-甲基轉移酶抑制劑等,而最好的非藥物治療則是「運動」。

陸清松說,健保署2021年陸續核准3項治療巴金森氏症的新藥物,包括左多巴緩釋型膠囊、第三代COM制劑、以及新一代的MAOB抑制劑,都有望改善帕金森病友現況治療的瓶頸、減少併發症的發生、提升巴金森病友的整體健康狀態,延緩病友因疾病造成的失能。

「要第一時間延長蜜月期,還要避免被健保核刪。」陸清松指出,健保给付規立意良善,但給付規範可能阻礙病人錯過最佳治療時機,可以幫助病人的藥物可能無法在最住時機使用,或者病人出現明顯失能症狀後才有機會使用新藥,但此時疾病都已進入中晚期,效果不及早期介入好。

吳逸如表示,若政府能將巴金森的照護以長照系統的模式進行,納入個管師、照護系統、家屬諮詢等等,其實巴金森病友都能夠回歸社會,持續提供勞動力,重拾正常生活;曾有病友剛好使用1966的長照服務,有人陪著運動,追蹤藥物服用,回診後的進步非常顯著,但這需要政府單位協助,與病友們一同合作。

吳逸如呼籲,巴金森病友務必依照醫囑服藥,許多病患回診後藥物都仍有剩餘,對病況控制相當不好,也不要因為怕被醫師罵而謊報病況;

彰化基督教醫院神經醫學部主治醫師巫錫霖說,巴金森氏症治療需要體內維持「藥物恆定濃度」才能控制神經細胞退化,若沒辦法維持出現高低谷的濃度落差,間歇性刺激反而對神經細胞損傷更大,醫師一直都與病患站在同一陣線,務必依照醫囑服藥。

台灣響應世界巴金森日,聯合報健康事業部舉辦為「世界巴金森病論壇」,邀請高雄長庚醫院神經內科主治醫師林祖功與會論談。記者許正宏/攝影
台灣響應世界巴金森日,聯合報健康事業部舉辦為「世界巴金森病論壇」,邀請高雄長庚醫院神經內科主治醫師林祖功與會論談。記者許正宏/攝影
台灣響應世界巴金森日,聯合報健康事業部舉辦為「世界巴金森病論壇」,邀請林口長庚紀念醫院神經內科部副部主任醫師吳逸如與會論談。記者許正宏/攝影
台灣響應世界巴金森日,聯合報健康事業部舉辦為「世界巴金森病論壇」,邀請林口長庚紀念醫院神經內科部副部主任醫師吳逸如與會論談。記者許正宏/攝影
台灣響應世界巴金森日,聯合報健康事業部舉辦為「世界巴金森病論壇」,邀請有台灣帕金森之父之稱的醫師陸清松與會論談。記者許正宏/攝影
台灣響應世界巴金森日,聯合報健康事業部舉辦為「世界巴金森病論壇」,邀請有台灣帕金森之父之稱的醫師陸清松與會論談。記者許正宏/攝影
台灣響應世界巴金森日,聯合報健康事業部舉辦為「世界巴金森病論壇」,邀請彰化基督教醫院神經醫學部主治醫師巫錫霖與會論談。記者許正宏/攝影
台灣響應世界巴金森日,聯合報健康事業部舉辦為「世界巴金森病論壇」,邀請彰化基督教醫院神經醫學部主治醫師巫錫霖與會論談。記者許正宏/攝影

台灣響應世界巴金森日,聯合報健康事業部舉辦為「世界巴金森病論壇」,邀請雙和醫院神經內科專任主治醫師洪千岱與會論談。記者許正宏/攝影
台灣響應世界巴金森日,聯合報健康事業部舉辦為「世界巴金森病論壇」,邀請雙和醫院神經內科專任主治醫師洪千岱與會論談。記者許正宏/攝影

台灣響應世界巴金森日,聯合報健康事業部舉辦為「世界巴金森病論壇」,邀請台大癌醫中心分院神經科主治醫師郭明哲與會論談。記者許正宏/攝影
台灣響應世界巴金森日,聯合報健康事業部舉辦為「世界巴金森病論壇」,邀請台大癌醫中心分院神經科主治醫師郭明哲與會論談。記者許正宏/攝影

巴金森氏症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

課程推薦

延伸閱讀

猜你喜歡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猜你更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