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more

大家都在看

more

疾病百科

more

我要投稿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udn/ 元氣網/ 醫療/ 腦部.神經

警訊自我檢測/大拇指和食指比OK 每月8日做巴金森症自我檢測

巴金森症常見症狀 圖/123RF  製表/元氣周報
巴金森症常見症狀 圖/123RF 製表/元氣周報

聽健康

00:00/00:00

男性罹患巴金森症的比例較女性高,尤其有些男病友正值壯年,更是家中經濟支柱。醫界鼓勵病人及家屬不要氣餒,因為目前新趨勢是以整合性團隊概念來治療病友,讓巴金森病人有機會早日重返工作和社會,並且和家人重拾良好生活品質。

平均發病60歲,男多於女,治療目標是讓患者重拾社會功能。

台大醫院新竹分院神經部副主任陳凱翔說,巴金森症發病平均年齡為60歲,男性及女性病人比約1.5比1,近年來臨床上不乏年輕型病人,他就診治過30多歲及40多歲的男性病人。

陳凱翔治療過一位44歲的男病人,他本來是一位承包商,但陸續出現行動緩慢、四肢僵直和手部顫抖等症狀。一開始給予藥物還能有所改善,然而隨著症狀持續,只好待在家裡讓妻子照顧,病人心裡鬱鬱寡歡。

「治療巴金森症,醫師需要根據病人的需求共同討論並設立一個治療目標,最高目標是盡可能讓病人重拾該有的社會功能。」陳凱翔說,他這位病人,數年後接受深腦刺激術(Deep Brain Stimulation,DBS),病況改善很多,不但可以爬樓梯,還能繼續去做裝修工作,病人很高興能重新負擔家計,也不要讓妻子太累,找回全家原來的生活步調。

不過,陳凱翔強調,深腦刺激術能有效改善巴金森症的「動作斷電」及異動症,或使藥量減少,改善生活品質,但不能停止疾病的退化。在漫長的病程中,病人所需要的除了藥物,其實還有整合性團隊的照護和家人的關心照顧。

台大新竹分院「巴金森整合治療團隊」,提供生心理完善照護。

以台大醫院新竹分院已成立一年半的「巴金森症整合治療團隊」為例,除了醫師鑑別診斷及提供治療計畫,還有營養師從飲食設計改善病人便祕、語言治療師協助改善病人說話小聲及口吃、藥師檢查病人用藥副作用與交互作用,以及物理治療師幫忙病人做軀幹彎曲及凍僵步態等復健。更重要的是,有心理師及社工師提供家庭及心理層面的協助,該團隊成立以來,已照顧治療過90位病人。

「常常家屬累到倒下,病人也就跟著倒下,這也是病友需要整合性團隊的原因。」陳凱翔強調,有些病人初期會因為情緒不穩,和家人發生口角;中期因認知功能受損,出現幻覺或懷疑別人偷東西,家屬照顧到身心疲累,有時陳凱翔也要協助病人家屬就醫,舒緩照護者的壓力。

醫界發起每個月「8」日做巴金森症自我檢測,有助早期發現。

此外,巴金森症常伴隨憂鬱症狀,容易讓病人及家屬忽略真正病因。陳凱翔指出,巴金森症病人較不會像憂鬱症病人容易哭泣,有時候淡漠的表現更明顯,因此臨床上會先做鑑別診斷。像醫界發起每個月的「8」日來做巴金森症自我檢測,用大拇指和食指比OK姿勢25下,就是監測此病常有見的肢體障礙問題,若有疑似症狀,可以到神經內科就診,瞭解病人是否合併有憂鬱、嗅覺改變、失智、便祕等症狀,如能早期發現,有助延緩病況惡化走向失能。

陳凱翔強調,由於巴金森症的主體是多巴胺神經細胞退化,但病程中腦部前額葉功能也會逐漸影響,病人行動與執行力不好,或是對事物失去興趣,與人互動出現淡漠或固執表現,的確需要家人多加體諒。

台大醫院新竹分院神經部副主任陳凱翔  圖/陳凱翔提供
台大醫院新竹分院神經部副主任陳凱翔 圖/陳凱翔提供

加入臉書社團了解更多

幸福巴士[巴金森‧帕金森病園地]社團提供病友、照顧者及關心此疾病的成員一個互相交流、解決問題的平台,提供醫療知識及互相鼓勵,臉書搜尋「幸福巴士社團」立刻加入。

巴金森氏症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

課程推薦

延伸閱讀

猜你喜歡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猜你更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