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福部統計顯示,我國每年神經外科手術人次超過12萬人次,人數逐年攀升,全台平均每小時都至少有14台神經外科手術進行。
神經外科手術複雜度高,過程宛如「炸彈拆解」,需要靠著神經外科醫師穩定精準的技術,近年跟更出現許多輔助工具,讓每一個手術步驟都可以準確無誤進行。
台大醫院神經外科主任賴達明表示,要先能夠清楚且精準地看到手術部位,才能進一步的執行手術,顯微鏡扮演了相當重要的角色,也是神經外科醫師的另一雙眼睛。
賴達明說明,目前使用手術內視鏡也是趨勢,好處是可調整不同角度視野,但同時使用顯微鏡和內視鏡,對醫生來說很繁瑣。新型機器人輔助顯微鏡所配置的超微觀察鏡,有助醫師更容易深入觀察視野盲點,分辨不容易看見的角度,精準快速觀察,無死角的手術視野,讓病灶的切除更加精確。
為何神經外科手術會被稱作是在地雷旁拆炸彈?林口長庚紀念醫院急重症神經外科主治醫師劉育澤解釋,與神經幾乎沒有再生性有關,神經外科手術過程中,幾乎每一刀都只有一次機會,以腦部手術為例,只要有一點誤差,就會有對患者造成影響,最嚴重就是醫師及患者不樂見的半身不遂。
說到脊椎手術,多數人都會想到月亮歌后因脊椎腫瘤切除術下半身癱瘓,但隨醫療進步,顯微鏡、導航技術等輔助工具誕生,脊椎手術困難度降低,劉育澤表示,近年即使出現後遺症,也幾乎都是短暫的肢體麻痺,都會自然痊癒。籲患者與醫師多溝通,勿延誤治療,及早治療才能有好的預後。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