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記者黃文彥/報導】
腦手術 難免風險 給藥抗癲癇
國泰醫院神經內科醫師陳仁澤表示,中風是引發成年癲癇的主因,約10%的中風患者有癲癇問題;另一原因就是腦部手術。他比喻,就像皮膚受傷後結痂,腦部手術後,大腦細胞也會留下痕跡,破壞腦神經抑制放電功能。
雖然腦部開刀有癲癇風險,但新光醫院神經內科醫師吳亞縈說,風險高低視動刀範圍與面積而定,醫師會綜合評估是否一定要動刀,動刀前後也會給病患抗癲癇藥物,降低風險。
放輕鬆 定時服藥 發病率降低
定期吃藥是治癒關鍵。陳仁澤說,癲癇是少數能治癒的神經性疾病症狀,患者只要按時服藥,隨著發作次數減少,甚至可以完全停藥。
高老師除定期服藥,也開始調整完美主義心態,不再讓壓力壓得喘不過氣。上次發作已是兩個月前的事,她相信病情終會好轉。
她說,舞蹈讓她專心投入,生命有重心,看到學生練舞揮灑時的快樂表情,自己也感到驕傲,不知不覺就快樂起來。
■病情穩定下…癲癇患者 運動讓你快樂
適度運動是預防疾病不二法門,對癲癇患者也不例外。陳仁澤說,運動與治療癲癇沒有直接關係,但運動可以紓解壓力,強身健體,對健康有正面幫助。新竹國泰醫院神經內科醫師林志明也說,癲癇患者不能運動是錯誤觀念,只要病情穩定,喜歡的事沒什麼不能做。
不過,林志明仍提醒,游泳、爬山等活動對癲癇患者仍有風險,為預防在泳池內或高山上突然發作,最好結伴同行,互相照顧。
高老師就是最好的例子,她透過舞蹈放鬆心情,也避免服藥後發胖。教舞行程塞滿她的行事曆,「不運動就覺得渾身不舒服,我喜歡流汗的感覺。」但為避免教舞時病情發作,她每天乖乖按時吃藥。
吳亞縈說,環境刺激是癲癇發作的原因,反覆閃光、咖啡因都可能是危險因子,病患應避免接觸,同時不要給自己太大壓力。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