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氏基金會和遠傳電信合作調查,發現7成以上民眾會因他人語氣表達方式,使情緒受到影響,其中男性比例大於女性,兒童青少年大於成年人。董氏基金會呼籲民眾多用稱讚、同理、關懷的語氣與人溝通,或以手機App軟體溝通,代替正面衝突,營造說話好氛圍。
此調查針對兒童青少年與成年人,研究語氣表達與情緒的相關性,今年1月開始進行,為期2個月,共回收6934份有效問卷。
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組主任葉雅馨表示,許多男性會因對方說話不耐煩,或感受到威脅式口氣,就容易影響心情,另約有3成兒童青少年每天或每2~3天,就會因他人負向語氣表達而感到不開心。
詢問民眾不能好好說話的原因,多數是因「正忙於其他事情,無法專心」、「爭論」、「心情本來就不好」、「對方沒有認真聽你說話」。超過6成是因「面對面」方式溝通,情緒緊張、語氣變重,讓彼此更容易受傷、感到不開心
此外,調查也發現兒童青少年聽到「稱讚式」、「激勵式」、「支持式」的語氣最開心,而成年人則喜歡聽到「稱讚式」、「同理式」、「關懷式」的語氣。
葉雅馨建議善用手機App軟體溝通,以可愛有趣的貼圖取代負向語句,緩和面對面溝通可能發生的衝突。另多練習使用「Listen」六步驟,包括看著對方雙眼(Look)、反應對方正面形象(Image)、搜尋對方肢體及言語線索(Seek)、想想對方說話內容(Think)、表達能理解對方(Express)、點頭回應(Nod)。
成功大學教育研究所所長兼教授董旭英也建議,父母與孩子有衝突時,可先深呼吸紓緩情緒,再聽完對方意見,最後點出不同的觀點、建立共識。另可練習在負向的語句前加上一句正向語句,例如「我覺得你講得很完整,但我還是有點無法理解...」,減緩對方不開心的感覺。
◎ 隨時掌握第一手健康訊息,快加入【元氣網粉絲團】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