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港星徐少強食道癌逝!醫曝「1危險因子」易癌前病變,沒在減重卻變輕也要留意

最新文章

more

大家都在看

more

疾病百科

more

我要投稿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udn/ 元氣網/ 醫療/ 精神.身心

走出傷痛,時間能帶走一切?心理師教3重點讓你真正走出陰霾!

今健康

在珍重再見聲中,我們除了祝福對方一路好走,也承諾好好照顧自己。圖/ingimage
在珍重再見聲中,我們除了祝福對方一路好走,也承諾好好照顧自己。圖/ingimage

聽健康

00:00/00:00

面對悲傷,常會聽到「時間會帶走一切」,不過有時未必看到時間在悲傷中帶來任何變化。心煦心理治療所陳鈺弦心理師建議可將有效的方法放進時間當中,用更好的方式面對悲傷,更有助走出傷痛。

走出傷痛先了解自我感受,悲傷5階段正在哪個階段?

陳鈺弦心理師表示,悲傷若以心理學家Kubler Ross所提出的「悲傷五階段」來看,可為否認、憤怒、討價還價、沮喪、接受。悲傷五階段可幫助了解心理狀態,但並非都會以此步驟進展,有人可能順序不同,也有人可能在某幾個階段反覆徘徊,或是只出現某幾個階段。

否認:
通常事件發生時,為了保護自己,心裡的防衛機制會否認事情已經發生,將自己隔離,避免自己面對殘酷的現實。

憤怒:
因事件衝擊太大,為了宣洩壓力,開始會將情緒投射在其他人事物上,例如都是對方害的、怨天尤人等等。

討價還價:
心裡仍然會希望事情可以有所改變,讓結果不至於太糟,可能出現例如「我還可以做些什麼。」等情況。

沮喪:
這階段開始認清事實,了解到討價還價也沒用,因此心中的沮喪可能更加沉重、更加脆弱,也容易消極、甚至輕生。

接受:
認清事實後了解現實無常或自身脆弱,可能完全放下,也有可能還是會難過但已經釋懷,開始重新建立新的生活。

#陳鈺弦 #憂鬱 #憂鬱症 #創傷 #悲傷 #悲傷五階段 #創傷後壓力症候群 #創傷後成長

時間真的能帶走一切?心理師指真正重要3關鍵!

為何時間久了卻依然悲傷?
陳鈺弦心理師表示,對於「時間會帶走一切」但常會發現時間久了悲傷依舊存在,或者過了很久才知道悲傷只是被掩蓋起來,這可能就是因為還沒有找到悲傷的根源,內心受創的原因依舊存在,因此時間再長也不見得恢復。

時間+思考+行動=創傷後成長!
陳鈺弦心理師指出關鍵並建議,可將時間視為單位、並適度的加進思考和行動,為生活帶來新的轉變。有別於民眾較常聽到的「創傷後壓力症候群」,現也有新的名詞為「創傷後成長」。

創傷就像卡了刺的傷口:
就像皮肉刺傷後,有人會放著讓傷口隨著時間自行癒合,但刺依舊存在、容易形成更嚴重的感染。而透過檢查可將刺拔出、治療傷口,隨時間結痂癒合、形成傷疤,讓傷口好好痊癒。

思考可以做哪些思考?
思考方面可包括了解自己的情緒和感受,以及適度的反思、檢討,也就是自己能調整、能做的事情,但不包含責怪自己,如此更能做出適合自己的行動或改善方式。

行動可以做哪些行動?
行動則對應感受、為自己所期許的方向付諸行動,可包括與人建立關係、與社會建立關係、人生規劃等,並每日至少做一件能夠使自己快樂的事情,可包括追劇、喝一杯珍奶、運動、發呆等任何開心的事,但建議避免酗酒。

提醒自己盡量維持正常生活。
在悲傷或恢復過程當中,也盡可能提醒為自己安排維持日常的生活運作,包括好好吃飯、規律作息、正常工作等,以利讓基本的生理機能維持正常。並時時檢視自己是否矯枉過正。

創傷後常見狀況:封鎖自我。心理師教用3關鍵扭轉情勢!

舉例來說,悲傷的事件當中,人們常見過度恐懼或責怪自己,為了避免同樣的事情再發生,即便渴望新的生活,也會將自己封閉起來、不再接觸,或認為自己的所期望的是不可能的。

這樣的情況下,若能了解自己心裡的真正渴望,以及認知到每個事情其實都是獨立事件、明白問題核心所在、自己又能做出什麼樣的防範,也留給自己些許失敗的空間,在維持生活運作下,適度的開始建立新的生活,並提醒自己每天做一件自己喜歡的事情,就有機會出現不同的改變。

#陳鈺弦 #憂鬱 #憂鬱症 #創傷 #悲傷 #悲傷五階段 #創傷後壓力症候群 #創傷後成長

創傷重新振作後,我好了嗎?心理師:重點不在「是否好了」。

創傷後如何知道好了沒?
在修復自己一段時間之下,人們也會想知道自己是否真的已經好了,又該如何了解。有人會認為可以輕鬆面對時就是走出傷痛。不過也有人會跑得太快、或甚至誤以為自己已經好起來。有人則用忙碌麻痺自我。到頭來發現,原來悲傷依舊存在。

真正的重點:衷於自己的感受。
陳鈺弦心理師表示,重新振作的重點不在「是否已經好起來」,更重要的是「衷於自我感受」。當中也包含了讓自己為事件悲傷,而非掩蓋悲傷,認知自己處於無動力的狀態、需要好好休息。在稍有動力之下再試著往前跨出幾步,為生活帶進些許的改變。即便是倒退一步、前進兩步,跨出的步伐累積之下也能夠前進。

觸景傷情代表還沒好?心理師:未必。
例如觸景傷情在所難免,但也未必就代表著還沒走出傷痛。更重要的是在觸景傷情之下,允許自己也可以為這件事情難過、掉下眼淚,隨後再回到自己原本預計的軌道上、做自己的事,這才會是個有意義的「走出傷痛」。

正如傷口癒合未必會回到原本的狀態,可能結痂形成傷疤,這些傷疤也可能永遠存在,但可以接受傷疤存在的事實,並帶著傷疤繼續做自己的事情,持續為自己所嚮往的生活努力。

專業協助更有助走出傷痛!
陳鈺弦心理師也呼籲,悲傷的時間人人有所不同,不需要和其他人比較。如有需要,建議可尋求身心科等專業協助,透過專業的幫助,讓自己有更有效的方法能夠走出傷痛。

#陳鈺弦 #憂鬱 #憂鬱症 #創傷 #悲傷 #悲傷五階段 #創傷後壓力症候群 #創傷後成長

以上新聞文字、圖片皆屬《今健康》所有,網站、媒體、論壇引用請註明出處。

延伸閱讀:

癌逝妻子留下紙條!其中「一句話」讓人動容 每年做1件事不留遺憾

失去至親如何走出悲傷?心理師教你「怎麼好好說再見」

無繳交期限!病危教師板書「最後的回家作業」:未來相遇時請告訴我你完成了

責任編輯:陳學梅

心理治療 傷口 創傷後壓力症候群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

課程推薦

延伸閱讀

猜你喜歡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猜你更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