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小看PTSD 太魯閣號事件 醫師:這三類是高危險群
台鐵太魯閣號出軌重大事故造成50死、逾200人輕重傷,精神科師表示,事發至今第四天,生還旅客、家屬、一線救災醫護人員這三類族群恐有程度不等的創傷後壓力症候群(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呼籲若已有三天以上的嚴重失眠務必就醫,以免慢性化後影響復原效果。
北榮精神部主治醫師周元華表示,太魯閣號事件的發生,會發生創傷後壓力症侯群的族群有三類,除了火車上的生還旅客之外,家屬、現場救難的醫護人員都會因為與一線人員、現場接觸,生活上出現了突發緊急的極端狀況,造成心理上不小壓力。
周元華並解釋,所謂創傷後壓力症候群,跟一般焦慮恐慌不同,像一般人遭逢親屬過世雖會悲傷難過,但慢慢地都可會隨時間逐漸復原,然而,若是極端事件造成的恐慌,即使沒有受傷,若晚上噩夢連連,白天還會一直想到事件發生的畫面,這就是很典型的PTSD。
發生創傷後壓力群可分急性跟慢性,事件發生的前二、三天就是急性期,周元華建議,若超過三天以上沒有睡好,影響生理還無法工作,一定要就醫,再不處理可能會慢性化,屆時,失眠、焦慮、憂鬱等復原會比想像中困難且複雜,這是因為正常的焦慮、憂鬱在生物學上,多屬於自律神經造成的興奮,但PTSD則因壓力過大破壞人體內的內分泌系統,「腎上腺素反而是掉下來了。」
國外資料顯示,遇到極端重大事件如地震、戰爭導致的PTSD盛行率,三個月內高達能達60%,周元華特別提醒,事件的相關人員都是高危險群,但他們不會覺察,嚴重者可能還會自殺。
延伸閱讀
同類文章
體重破百常頭暈 他罹睡眠呼吸中止症
體重破百睡到恐慌症發作 他租呼吸器改善症狀兼瘦身
睡不好很傷身!規律運動、調整睡前吃點心習慣…專家提點「好眠10招」
太魯閣號出軌/抹不去的傷痛如何平復?職能治療師以4件事助照顧者釋放壓力
擲出觸身球引發心理陰影 運動心理學助投手重返球場
嘉南療養院推出「心理演劇」 患者角色扮演治療效果佳
北市調查 逾8成國高中生睡不夠 恐易憂鬱
女連忘密碼2日憂患「年輕型失智」 精神科醫師這樣說
太魯閣號事故災難 醫師:勿傳遞傷亡者片斷故事博關注
想到連假結束要上班就累?醫:做這四件事助收心
整天看災害報導 一般民眾也恐引發創傷反應
太魯閣號事故傷亡慘重 防創傷後壓力症候群可做3件事
家有考生倒數衝刺壓力大 醫師籲:小心考前症候群上身
改善失眠 先從生活型態開始建立睡前習慣
白皮書出爐 亞太六國重度憂鬱症 高於全球
醫病天地/憂染疫罹患焦慮症 55歲女穿雨衣就診
憂心染疫 55歲女罹患焦慮症穿雨衣就診
天才與瘋子之間只有一線之隔?不正常和發瘋其實差遠了
感情、人際挫折 難跨過的坎
微笑憂鬱…IG隱晦貼文 求救訊息勿輕忽
社群假象…臉書5千好友 班上卻是邊緣人
鬱卒少年 社群世界變競技場
收假超憂鬱? 試試7招恢復精神擺脫「收假症候群」
數羊、睡八小時都NG!日本醫學教授破除七大「睡眠迷思」
發脾氣就是不理性?行為學家解析「憤怒的10 種成分」:那些躲在怒氣背後的真實情緒
翻書、上課突睡著 小心猝睡症
變性網紅稱懷孕引撻伐 精神醫提醒這可能性籲多點寬容
翻開書本就睡著 小心「這疾病」上身
開工不想上班?上班無心? 快比對你是不是也有「收假症候群」
當愛等於傷害,「性虐待」患者的自白與治療!
猜你喜歡
為什麼有「老人味」?皮膚科醫師揭3大臭味來源
你的肺有多老?專家教你用一招簡單診斷肺年齡
飲料喝半糖也會糖尿病?營養師分析「含糖地雷」食物,韓式炸雞也上榜
洗完頭真的得用潤絲精?潤絲精可與洗髮精一起用?專家解惑
女友下體狂流「寶可夢」般墨綠色液體 男聞味道瞬間崩潰
你有雙下巴嗎? 小心是血管疾病警訊
睡不好很傷身!規律運動、調整睡前吃點心習慣…專家提點「好眠10招」
媽祖遶境徒步遠行 醫師提醒注意2件事避免致命風險
月經量變少,是不是提早進入更年期?醫師教先判斷這些事
控血糖先吃菜再吃肉?專家揭正確進食順序:大部分人都做錯
常腹瀉、傷口慢好…免疫力低下病毒易入侵!醫師教從生活型態5方面調整
換季就全身癢爆!皮膚科醫認證蕁麻疹7大止癢攻略
你是落枕高風險群嗎?醫提醒:伴隨其他症狀當心
你有多硬?勃起硬度也分等級!醫:硬度不足恐增心肌梗塞風險!
動太多或太少皆可能引起 醫教2招預防退化性關節炎
總是膝蓋痛怎麼辦? 骨科醫師教日常6招保養
9種人最易養出膽結石 醫提醒:右上腹部不舒服當心
痛風不能吃豆類製品?醫:限錯飲食對控制尿酸沒用!真正不能吃的是這些
「天邊孝子」批評給壓力,照顧者情緒爆發!轉念5方法
國人40歲以上成人夜尿盛行率近4成 醫曝常見4大原因
很少覺得肚子痛表示很健康?3種「病態便秘」快就醫
肥胖對血管危害多大?醫:大小動脈都可能出狀況
喉嚨異物感可能與6大類問題有關 醫:這個部位的最要警覺
7種大便型態代表什麼?醫:4種情況要當心,盡早就醫
常嗆到是肌少症警訊!復健科醫一招讓口咽喉部肌肉更有力
全台350萬人的困擾!退化性關節炎影響行動 醫建議手術
血壓高應該會頭痛?醫曝高血壓為什麼是寧靜殺手
如何讓大腦得到高效休息 腦神經科醫師給出這個建議
小便顏色混濁、泡泡多…有問題嗎?7種尿液健康狀況,一次詳解
手抖、行動慢…恐罹巴金森氏症,一張表自我檢測
洗髮精加水稀釋用更久?皮膚科醫揭「可怕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