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姓大學生個性內向、慢熱,休學2年多,幾乎每天都待在家,作息日夜顛倒、鬱鬱寡歡,對復學或工作毫無想法,更排斥與人際互動,甚至與家人吵架,經前往醫院精神科就診,研判應為「繭居族」,醫院呼籲外界應正視此族群精神狀況,切莫輕忽。
吳姓大學生本月經母親前往衛福部新營醫院就診,精神科臨床心理師周忻薇表示,吳員狀況類似於日本厚生勞動省所定義的「繭居族」(引きこもり));特徵是一個人拒絕就學、就業,不願參與社交活動,且幾乎沒有親近朋友,有超過6個月時間,都處於社交退縮生活型態中。
周忻薇指出,「繭居族」,家人有時會誤將繭居視為是好吃懶做、不負責任,但實際上繭居族,往往承受了極大心理痛苦,對自己現況感到失望、挫折、罪惡卻無能為力,長期下來可能進一步發展出憂鬱症、社交焦慮症或其他心理問題。
周忻薇說, 事實上要讓繭居族憑藉自己力量走回人群,是件非常困難的事,繭居行為背後涉及複雜心理因素與社會適應息息相關,一再拖延將會錯過重返學校或職場機會,讓繭居族更加灰心。
因此,父母若發現孩子有繭居問題,應積極鼓勵孩子就醫,透過專業心理治療介入來幫助孩子處理當前困境。若孩子不願意,父母也可以先來接受衛教和諮詢,學習更適合互動方式來幫助孩子打開心門,增加後續接受治療意願。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