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減肥吃到「假豆腐」爆熱量!營養師教吃對3種豆腐,搭1物更滿足完全蛋白質

最新文章

more

大家都在看

more

疾病百科

more

我要投稿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udn/ 元氣網/ 醫療/ 精神.身心

心靈破網1/兩百萬人精神病求醫 僅1%接受深度心理治療

衛福部健保署統計,去年全台逾211萬人因精神疾病就醫。
衛福部健保署統計,去年全台逾211萬人因精神疾病就醫。
記者羅真/製表

身心負荷失衡求診人數逐漸增加,衛福部健保署統計,台灣去年度高達211萬人因精神疾病求醫。在治療上,心理治療與藥物治療被認為角色並重,但目前平均百名病人,僅一人使用健保給付的40分鐘醫師晤談(健保正式名稱為深度心理治療)。

醫師擔心,最怕病人沒有機會利用健保資源,又付不起坊間一兩千起跳、甚至高達數千的諮商費,未能根本性處理身心壓力源,使病症反覆發作。

台灣精神醫學會副秘書長、草屯療養院院長藍祚鴻說,完整的精神醫學治療,應涵蓋生物(藥物或經顱磁刺激治療)、心理與家族社會面向的治療。有些疾病的發生與患者個人的生活模式及行為模式有關,個人生活模式如家庭或校園生活帶來的壓力,行為模式則是指個人應對壓力刺激的反應方式,這些困境均無法單透過藥物解決。

繪本《親愛的,你多麼幸運》的文字作者圈圈,生於經濟弱勢家庭,自幼遭遇忽視、霸凌,陸續被確診躁鬱症、解離性失憶症等。她高中左右開始服用安眠藥、抗鬱劑等藥物,但吞藥數年並未根治,更隨年齡增長惡化發展成邊緣性人格,在20出頭歲、原應是充滿希望的年紀,卻多次自殘,心靈與身體滿布傷痕。

幸運的是,她偶然接觸到馬偕醫院自美國精神醫學會引進的「辯證行為療法」。這種心理治療涵蓋50項幫助病人的技巧,像是教導患者釐清各種情緒,觀察失控前兆且運用技巧中止失控,討論如何累積正面情緒,學習分辨人際關係中複雜的目標,學習如何改善關係或建立新關係等。

圈圈每周一次搭車北上接受這項治療,兩年後,她已進步到不再需要吃藥。第三年起,醫師評估她不用再作心理治療了。之後,她將自己曾迷失於黑暗、慢慢循光看見希望的心路歷程出版成冊,盼將這份能量傳遞給陷低谷的病人與家屬。

台北馬偕醫院精神醫學部主任方俊凱說,院方為提供患者負擔得起的心理治療,嘗試彙整政府部門資源,申請健保給付以及其他部門計劃經費。像圈圈過去那樣的邊緣性人格個案、嘗試自殺個案或藥酒癮個案等,接受辯證行為治療均毋須自費,可安心在專業團隊的協助下重建身心健康,再造生命。

不過,許多病人並沒有機會接觸到負擔得起且完整的療程。去年度健保數據顯示,接受健保給付40分鐘晤談的人數僅占我國精神疾病患者的百分之一,且接受治療者平均只進行2.57次。憂鬱症患者接受這項治療的比率仍低,重鬱症患者治療率為百分之三,輕鬱症患者為百分之一,平均治療次數同樣只有兩、三次。醫界普遍認為,這樣的數字偏低。

對照國際,台灣憂鬱症防治協會理事長、林口長庚醫院自殺防治中心主任張家銘說,美國2007年醫療費用支出調查(MEPS)顯示,美國憂鬱症患者當中,只有五成一的人單用藥物,逾四成二的人同時接受藥物與心理治療,百分之六左右的人甚至只接受心理治療,沒有服藥。

再看德國,台灣營養精神醫學研究學會理事長、安南醫院研究副院長蘇冠賓說,德國身心疾病住院患者若無立即自殺風險,近乎半數不以藥物治療,且全數接受心理治療或其他非藥物治療,如物理治療、正念療法、營養療法、經顱磁刺激療法等,健保皆買單。蘇冠賓說,「我國身心困擾人數與日俱增,政府應積極思考如何展有效的整合性治療模式」。

接受健保給付醫師晤談(健保正式名稱為深度心理治療)人數,近五年增加八成。<br />記者羅真/製表
接受健保給付醫師晤談(健保正式名稱為深度心理治療)人數,近五年增加八成。
記者羅真/製表

精神疾病 心理治療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

課程推薦

延伸閱讀

猜你喜歡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猜你更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