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緩解焦慮有效嗎?醫:可能反而變成焦慮來源之一
高雄耕心療癒診所院長林耕新說,年初總統立委選舉前,也有不少病患是因心跳、呼吸不順等問題上門求診。一名20多歲年輕人堅決挺綠,但媽媽是藍營支持者,母子間發生許多衝突,他開始出現胸悶、頭暈、睡不著等症狀。選舉結果出爐,他很開心自己作的選擇是對的,相關症狀不藥而癒。
1觀察焦慮 通常來自哪裡
耕心療癒診所主治醫師陳柏豪表示,單純焦慮情緒一般人都有,且生理反應症狀明顯,會有緊張、交感神經上升,呼吸喘、心跳加快、看東西畏光、頭痛等,緊張度也會跟著上拉,就像橡皮筋一樣,久了就會疲乏。一旦焦慮情緒跨越了能夠承受的上限,惡化成焦慮疾患,就可能連工作、人際關係都沒有辦法好好處理。
在門診上,身心科醫師會教導個案,如果自己出現緊張情緒,或覺得處理事情時較不得心應手,就要觀察當下反應,這其實是放鬆訓練的第一步,並觀察心跳、呼吸等生理反應,客觀去看焦慮這個問題。
2面對焦慮 調整情緒呼吸
門診時常可見被焦慮情緒困擾的個案,陳柏豪說,病識感較好的個案會覺察自己情緒變化,願主動就診。不過是否達到焦慮症的標準,仍得透過專業醫師診斷,最好能在焦慮的前期就進行處理,「就像小感冒趕緊治好,比較不會引發肺炎。」
陳柏豪說,焦慮的來源,包括無法解決的衝突或是恐懼,不確定自己是否能夠應付接下來的事情。一旦情緒上來了,就難以理性、妥當處理。當焦慮來臨時,應該先嘗試放鬆、調整呼吸,轉移注意力如聽音樂、運動,或做一下深呼吸練習,如果做不到,最好能夠遠離讓自己焦慮、緊張的場景。
林耕新表示,精神醫學界曾就焦慮與憂鬱是否為同一種疾病展開許多討論,因為這兩種病症有60%的症狀是一樣的,包括失眠、不安、緊張、胸悶等生理不適。但與憂鬱不同的是「焦慮患者不會想去死」,焦慮是以身體症狀為主要表徵,思考上較沒那麼負面,除非已到了很嚴重的地步,才會合併憂鬱情況。
3寫下焦慮 試著自我分析
陳柏豪表示,有些個案就診時一直說很緊張,但症狀講得不清不楚。當個案較能覺察、理性面對情緒時,醫師會請他在初步控制焦慮情緒後,製作「焦慮日記」約一、二周時間,記錄在何種情況下,特別容易出現焦慮的情緒或身體相關症狀,試著覺察、分析自己狀態,重點是要「先處理情緒、再做紀錄」,以掌握焦慮來源。
陳柏豪說,「以婆媳問題為例,如果不能換婆婆,不能將焦慮變不見,就要增加焦慮耐受度。」焦慮的產生是由於內在衝突,但只要自我夠強大,對焦慮的耐受度就會增強,所以要能達到這個目標,必須增強自我、了解焦慮來源和原因。
4轉化焦慮 嘗試解決問題
陳柏豪直言,婆媳關係是台灣身心科門診最常見的焦慮主因,其次是工作壓力(包括升學考試),因為對未來的不確定感,或是不知道現在做的事情對不對。尤以自我要求高的完美主義者,可能因為突如其來的工作量增加而感到焦慮。另一方面,社會經濟地位較弱勢、資源較缺乏者,也可能因為經濟、生活狀況變差而感到焦慮。
陳柏豪說,現代人生活步調快,很難思考什麼是自己真正想做的,常常想把一件事做好,卻搞到進退兩難,甚至擔心自己無法跟上社會節奏和人際互動,焦慮不已。他建議,如果常被焦慮情緒所困,除了檢視焦慮來源,更要面對、接受「這樣的情況本來就是正常的」,提高面對壓力的耐受度,也要不時提醒自己,每個人都有獨特的不可取代性,不須什麼事都做到完美。
心理決定生理
運動緩解焦慮? 醫:正面看待就有效
運動對於紓緩焦慮情緒是否有幫助呢?耕心療癒診所主治醫師陳柏豪坦言,如果是為了轉換心情而去運動,那運動對於紓解焦慮情緒或憂鬱症狀都有正面效果,不僅可以讓代謝機能變好,也可以提高人體對痛苦的耐受力,生理狀態也會進一步提升心理狀態。
但如果是自我要求高的人「硬逼著自己去運動」,明明就不想做又硬要做,可能反而讓運動也變成焦慮的來源之一。
高雄耕心療癒診所院長林耕新說,「你怎麼去看這件事,是可以決定結果的。」美國心理學家曾針對旅館房務展開研究,對實驗組進行15分鐘介紹,表示房務工作是一種運動,可以促進分泌腦內啡,八周後抽血驗血清素,發現該組血清素較對照組明顯提升。
延伸閱讀
同類文章
招名威/失眠5大常見地雷,睡前做這件事更是大忌!
壓力大、要求完美容易自律神經失調?醫師教「2招」找回自癒力
從「鬼滅之刃」談睡眠障礙 部苗心理師建議做集中呼吸
寒冬心情易生波動 醫生:家裡保持明亮、不要省錢不開燈
不滑IG、FB就感到焦慮? 錯失恐懼症與孤獨有關
不習慣別人碰觸、擠滿人的捷運感到不舒服?多數原因是因這件事
頻拉肚子以為自律神經失調 手腳沒力才知FAP罕病
精神病一輩子都不會好?藥需吃一輩子? 專科醫師吐真心話
放鬆 ≠ 壓力管理 腦神經學家: 5 個壓力管理技巧翻轉高壓生活
1分鐘了解思覺失調症!圖解常見症狀與治療藥物
高學歷高壓力? 醫師:研究生憂鬱、焦慮是正常人6倍
姊弟戀無法成雙 專家:美滿姻緣不能只注重表相條件
已到達極限!醫師提醒身體超負荷的3大SOS求救信號
壓力慢性病的邪惡聯盟 WHO認證使人傷殘的2種疾病
熱水泡澡越熱越能放鬆身心?醫:超過42度有反效果
喜歡吃巧克力、喝過多咖啡?哈佛醫學院博士:可能是預警訊號
中醫不分科 反易揪出自律神經失調
觀察症狀 單一或多重 避免逛遍各科治不好
久坐不動、要求完美 自律神經易失調
自律神經失調/明明全身不舒服,為什麼醫師說我沒病?
現代人必學的功課 世界各國的紓壓之道
「不是想太多,只是生病了」一名憂鬱患者的住院日記
常使用社群媒體,小心愈滑愈自卑! 專家示警8個該休息的行徑
疫情焦慮老覺一肚子大便 男不敢再吃暴瘦求助身心科
長時間上網就是網路成癮? 精神科醫師:有3個判斷標準
喝酒傷身嗎? 酒精對器官的毒性傷害有這些!
口罩戴出恐慌症 看人沒戴也怕
16歲女學生患飲食障礙症 竟是媽媽從小管太多
鬼滅之刃「我妻善逸」是膽小鬼? 精神專家分析這點:他是個努力家
房間亂不等於囤物症!醫師:高嘉瑜房間可看出一件事
猜你喜歡
噁!67歲男後腦長巨大粉瘤 醫生花3天擠完「蛋沙拉膿液」
最燒錢的病!有鮪魚肚要注意 醫曝「6飲食習慣」會害腎出問題
眼周長小顆粒怎麼辦? 皮膚科醫師告訴你解決辦法
8千萬人曾發生腦中風! 解剖「 大腦各部位急性中風症狀」...小心慢性致殘
低密度膽固醇越低越好?該用藥物保養心臟健康嗎
生活中哪些動作很傷膝蓋?4種不良動作超傷膝
溫差比低溫更要命! 6大心臟病發病原因...你中幾個?
影/寒流過後回暖真舒適!醫曝:當心溫差變化反而要人命
為什麼腳跟總是反覆龜裂、粗糙?醫曝愛做2件事惹禍
手癢擠痘卻雙肺感染險喪命 醫:危險三角區勿擠
天冷防猝死!1分鐘檢測你的護心指數
天冷特別容易便秘?9大原因曝光!不是多吃菜就好
7月大女嬰吞洗衣球急送醫 醫:洗衣球像糖果小心誤食
「踮腳尖」好處多!在家就可以做的三款運動,遠離肌少症還能排濕氣
吃蔬果助順暢,醫師點名這些水果更難消化
寒流來襲發熱衣夯 醫師:這4種人可能愈穿愈癢
沒曬到太陽就不會變黑?醫:太熱也會產生黑色素
打鼾是身體警訊 十大死因九項與此有關
影/48年最冷寒冬 氣溫降1度心肌梗塞住院上升4%
喉嚨痛不一定是感冒!耳鼻喉科醫:幾種喉嚨痛別輕忽
便便好臭是腸道警訊? 出現「3形狀、4異色」小心身體快壞了
久坐腿麻反覆發作 醫師:可能有其他潛在疾病跡象
喝可樂易骨質疏鬆?老了才補鈣無效?搞懂5個常見骨鬆QA
冬季皮膚乾癢抓到破皮流血! 常做「4行為」小心癢爆...你中了嗎?
他看牙診療一半臉上被滴「濕黏液體」 真相曝光氣炸了!
打玻尿酸、PRP只適合早期關節炎 2招降低膝蓋負擔
量血壓該量左手還是右手?最新研究揭正確量法測風險
詭異!雲嘉上午10人猝死 醫師:溫差遽變最危險
高速羽球傷人!高市男子被擊中 視力剩0.1急開刀
連續寒流!上消化道出血病人增 醫師:有症狀快就醫
哈佛研究證實:80%的痛風可預防 做到一件事最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