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型男生理年齡不到17歲!擊敗富豪奪下「返老還童奧運冠軍」揭8個抗衰訣竅

最新文章

more

大家都在看

more

疾病百科

more

我要投稿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udn/ 元氣網/ 醫聲/ 慢病防治

思覺失調/《我們與惡的距離》精神科醫師:思覺失調症的黃金治療期是關鍵 I

KingNet 國家網路醫藥

 

近日爆紅台劇-我們與惡的距離,劇中提及的「思覺失調症」究竟是什麼?導致思覺失調症發生的原因又是什麼?在臨床上又是如何治療思覺失調症的呢?KingNet國家網路醫藥非常榮幸邀請到,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精神科 鐘國軒主任進行關於思覺失調症的採訪。

提問一:什麼是「思覺失調症」,導致罹患「思覺失調症」的原因有哪些?「思覺失調症」常見的症狀有那些呢?

鐘國軒主任表示~

思覺失調症顧名思義為~思考與知覺的異常,主要針對在認知功能的部分,在傳統來說,即為慢性精神病的一種,一般的發病年齡,男性會出現在15~25歲,女性則會出現在25~35歲,正性症狀包括-思考上的異常、妄想、語無倫次、知覺上的幻覺,另外還包括負性症狀-面無表情、對事物興趣缺缺、畏縮在家、認知功能缺損….等。此疾病早在數百年前被稱作早發性的痴呆,因此除了上述症狀外,還有能力的下降情況。

此疾病的盛行率約0.5~1%,在1950~60年代,藥物的發明,這類病患的治療才得到大幅的進步。經由藥物治療後發現,此疾病的發生原因假說,可能與大腦的神經傳導物質異常有關,可能是多巴胺(Dopamine)或是其他神經傳導物質異常所導致的,目前藥物治療上都可達到一定程度的緩解。

發病原因不只是體質、腦部功能異常、遺傳等因素,基本上思覺失調症是一種生理大腦障礙為主的疾病,而環境、社會、心理因素,都可能造成思覺失調症無法痊癒恢復。當給予適當藥物進行治療後,大部分的病人症狀都可得到改善,約1~2成的患者可恢復到完全看不出來是思覺失調症的患者,3~4成的患者反覆住院,而另外3~4成的患者非常嚴重,無法回歸社會。鐘國軒主任提醒,每位病人接受治療的程度、狀況、配合度,將決定患者的癒後程度。

【註:造成癒後較差的因子包括:太早發病、發病以負性症狀為主、家族遺傳史、緩慢發病(突然發病反而癒後較佳)】

提問二:由於思覺失調症會出現癡呆、情緒低落等症狀,恐與阿茲海默症憂鬱症搞混,雖主要的診斷仍由精神科醫師判別,想請問身為思覺失調症患者周邊的親友,在發現什麼樣的表徵時,要提高警覺,並盡速帶患者就醫。

鐘國軒主任表示~

阿茲海默症(老年痴呆症)大多是高齡時發生,若像是思覺失調症這種早發性的痴呆,大多在20~30歲或十多歲發病,當症狀出現,絕大多數的親友都能察覺,尤其是正性的症狀(例如:說話內容奇怪與現實狀況不同、覺得有人在注視或是意圖傷害、喃喃自語)特別容易被察覺,另外一些負性症狀(例如:生活工作課業表現變差、能力下降),都是可作為周遭親友觀察的要點。

在臨床上,醫師將依照症狀學方法、診斷技巧、生理評估的排除,來診斷患者是否為思覺失調症。

【註:較早發病(年齡愈小者)的病人,若是以負性症狀發病,癒後較差;若較早發病是以正性症狀發病,較容易治療,且癒後較佳。】

提問三:大部分患有「思覺失調症」的患者都會有服藥順從性不高的情況,依據鐘主任臨床的經驗,是否可以分享在與病患或家屬的溝通過程中,如何提高患者服用藥物順從性?

鐘國軒主任表示~

很多人覺得心智的疾病是看不見摸不著的,但其實思覺失調症是腦部功能的疾病,就像是得心臟病和肝臟病一樣,在臨床上,鐘主任會告訴患者,有些人得口角炎是因為缺乏維生素B2,補足維生素B2就會痊癒,而思覺失調症是因為腦部某些功能過強,經藥物調整就會改善,因此若用生理上的角度切入,大部分的人比較能夠接受。

在遺傳研究、生物學研究上面,清楚的知道思覺失調症是一個生理狀況失調為主的疾病,用這樣的角度,不論是患者或家屬都較能夠接受。但此種疾病難處理的部分在於患者會認為這些幻覺都是真的,不會覺得自己是生病的狀況,因此在臨床上初步接觸患者時,不會一開始就說幻覺是假的,因為對患者而言,這些都是真實的體驗,而這些真實的體驗將會造成生活上的影響,例如:影響夜間的睡眠,醫師會以此為切入點,藉由藥物進行睡眠品質的改善,逐步建立病患的病識感與順從性;而不是一開始就告知病患是罹患思覺失調症,因為這類患者的有認知思考的障礙,在理解事情上本身就有困難,因此用生物學的角度,是較能被接受的。

提問四:在服用藥物後,經常會出現反應變慢、整個人放空呆呆的,有時會影響工作,尤其是需要大量創意的工作者,如同《我們與惡的距離》中的應思聰角色一樣,拒絕服用藥物,請問鐘主任臨床的經驗,當患者反映出現服藥的副作用時,鐘主任會如何與病患進行溝通與提供協助?

鐘國軒主任表示~

第一:吃藥時會影響工作表現的原因不只是藥物,疾病的進展也是影響工作表現的原因之一,若是不服用藥物,將對工作的表現影響更大。

第二:治療藥物有許多選擇,醫學上治療的目標並非要將患者變成一個呆呆、笨笨什麼都不能做的人,只要與醫師進行溝通,利用藥物劑量的調整、藥物的轉換、副作用的藥物處理,絕大部分都可減少上述問題。最擔心的是患者沒有提出困難,表面上願意服藥,但實際上沒有服用藥物,最後的結果是病情導致工作能力變差、失去工作,而患者將原因歸咎於服用藥物上。

~未完待續~(諮詢專家/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精神科 鐘國軒主任)

思覺失調症 認知功能缺損 阿茲海默症 憂鬱症 老年痴呆症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

課程推薦

延伸閱讀

猜你喜歡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猜你更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