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more

大家都在看

more

疾病百科

more

我要投稿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udn/ 元氣網/ 醫療/ 精神.身心

越早就醫 精神疾病好得越快

【聯合晚報╱彭宣雅】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一般精神科主治醫師王仁邦表示,一般民眾對精神疾病普遍藏有錯誤的想法與認知,其實精神疾病的病因與種類雖然很複雜,但發病後的就醫早晚,是決定精神疾病能否康復的最重要因素。從出現精神症狀到接受治療的期間,若能縮短,甚至一有情緒障礙就開始接受專業精神科醫師評估,將可讓病人達到最佳的治療效果。

王仁邦說,小張幸好有個體貼且細心的太太,積極引導並陪伴他就醫,經過評估治療,小張正處於憂鬱症的急性發作期,藥物治療後的狀況明顯改善,加上家人的信任與陪伴,焦慮、情緒障礙和憂鬱症狀已經好了許多。後續的心理治療,包括認知行為治療、生理回饋放鬆訓練和深度心理治療,已大幅改善因恐慌症狀帶來的失控感,也逐漸開始處理早年深埋的不安經驗。

王仁邦表示,精神疾病常會被汙名化,也常被認為是一種家族「道德缺陷」或「惡靈附身」,使得不少精神病患延遲就醫治療,或者逃避就醫治療;長期下來,會出現相關併發症與功能缺損。其實精神疾病是一種腦部疾病,可以有效治療,民眾出現症狀千萬不要逃避。

他也表示,最近不景氣,裁員、放無薪假者大增,民眾的生活壓力指數跟著上升,心理健康也受到影響,若家人、親友早一步發現患者症狀,如憂鬱、焦慮、失眠等,調整生活態度與面對問題的方式,就能避免精神官能症產生。

臨床上精神疾病可初分為兩大類,一為受較多體質因素影響的重大精神疾病,以藥物治療為主,如精神分裂症與躁鬱症等;另一為因重大壓力事件引起的精神官能症,除了藥物治療外,另需心理治療輔助,如憂鬱症、焦慮症和創傷後壓力症候群等。

王仁邦強調,若民眾發現自己或身旁親友有早期的精神病症狀,包括思考、知覺異常,或自我感改變、人際關係改變;甚至出現幻覺或妄想,或重大壓力事件後的創傷壓力症候群(包括憂鬱、焦慮、活動量減低和睡眠變差等)時,就應即早尋求心理諮詢,或請精神科評估,早期發現治療,讓傷害降到最低,疾病預後更好。

焦慮症 失眠 憂鬱症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

課程推薦

延伸閱讀

猜你喜歡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猜你更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