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記者張嘉芳/專題報導】
談戀愛不只是兩個人的事,醫師說,孩子成長過程中,若缺乏父母照顧,日後恐出現人格及情緒障礙,遇到挫折或被拋棄,容易出現激烈反應。
不過,若父母不缺席,非婚生子女也有開朗性格。
30歲的美美(化名),是精神科門診追蹤5、6年的個案,她常因吞藥或割腕就醫。美美的媽媽家境不好,年輕到酒店工作,認識一名有婦之夫,生下美美,外遇對象雖在金錢上援助她們,但美美從小很少見過父親,媽媽也因工作,沒時間陪她。美美求學路不順遂,遭同學排擠,心情不好也不知向誰傾訴。
美美因缺乏父愛,交往對象的年紀幾乎能當她爸,兩年前遇到已婚的公司主管熱烈追求,兩人成為男女朋友,沒想到對方後來喜歡別人,美美心痛、不甘心被拋棄,又無法處理情緒,只要心情不好就自殘,就醫發現是邊緣性人格障礙,有憂鬱及暴食症。
新光醫院精神科主治醫師詹佳達說,美美缺乏學習對象,人際應對差,從小情緒協調穩定度不佳,藥物只能輔助,無法治療心理問題。他建議,透過運動或找好友傾訴,可減緩大腦前扣帶回的刺激反應,度過情關。
情人節前後,情感不順遂,更觸景傷情,建議抱持冷靜思考問題點、盡快認清事實、接受難過的心情,讓自己度過低潮期,若真的走不出心理困境,一定要尋求專業治療。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