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記者阮南輝、施靜茹/連線報導】
基隆市衛生局去年針對65歲以上老人做「老人憂鬱症量表」調查,共收回1125份,發現其中近10分之1的老人,有輕微憂鬱傾向或者已罹患老人憂鬱症,必須就醫治療,衛生局覺得這對老人人口比例很高的基隆市而言是項警訊,提醒家有老人的市民注意,也將加強輔導。
衛生署醫事處長石崇良說,過去幾年自殺防治鎖定中壯年人防治,自殺率有下降,但老人自殺未降,因此今年要求縣市衛生局將年度重點工作放在老人自殺防治及老人憂鬱調查。
衛生局表示,基隆有4萬多名65歲以上老人,比例相當高,今年起將透過市府社會處的34個關懷據點,在家訪時協助老人做自我評量,一旦發現有自殺傾向的老人,就立即通報衛生局,以便關懷及輔導。
心理衛生中心指出,老人憂鬱症有幾個特徵,包括情緒低落、出現妄想、焦慮不安、呈現痴呆等情形,最常發生在喪偶、罹患慢性病、退休後及經濟能力欠佳的老人身上。透過適當的輔導可以幫助他們走出憂鬱症。
以中正區衛生所1名劉姓女志工為例,她在喪偶後一直走不出悲情,經介紹到衛生所當志工,因生活有了寄託,才逐漸走出喪偶陰霾。
心理衛生中心表示,各區衛生所去年在舉辦社區活動時,首次針對65 歲以上老人做「老人憂鬱症量表」調查,問卷有15 道題目,量表如果是5分以下屬健康狀態,6分到9分屬輕微憂鬱傾向,高於10分者就可能罹患老人憂鬱症。
全市的1125份量表調查中,6分到9分的有105人,另有16人在10分以上,顯見受訪者中有近10分之1的人,有老人憂鬱症傾向,都已轉介就醫治療。
心理衛生中心希望大家多關注老人,發現有異常行為時早點就醫,也歡迎老人們到各區衛生所做老人憂鬱症量表問卷,心理衛生中心連絡電話2430-0193。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
![](https://udn.com/upf/2022_health/sns/fb_800x100.png)
![](https://udn.com/upf/2022_health/sns/fb_300x135.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