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記者張嘉芳/台北報導】
不少人為失眠所擾,門診六成患者合併有睡眠障礙。醫師表示,睡不好別亂吃安眠藥,以免成癮,也無法改善問題,建議失眠超過一個月,應就醫治療。
書田診所精神科主任陳家駒表示,許多患者抱怨睡不好,明明睡很久卻精神不濟;或有睡,但睡不安寧,半睡半醒、品質不佳。林口長庚醫院睡眠中心主任陳濘宏指出,失眠有四成與精神疾病有關,三至四成為內科疾病引起,包括類風濕性關節炎、氣喘、心臟病等,疾病與用藥都可能影響睡眠,焦慮、憂鬱等心理因素也會造成失眠。
「睡不好不只是單純失眠,可能有其他疾病沒治療。」陳濘宏說,以肢動症為例,患者一開始會腳抽動、不舒服,睡前尤其明顯,此時若能做診斷,使用多巴胺治療肢動症,腳抽動症狀緩解,就能改善失眠。
陳濘宏說,若是原發性失眠,排除其他疾病引起的睡眠障礙問題,透過呼吸與肌肉放鬆訓練或認知治療等,也能改善。此外,泡熱水澡、聽音樂、冥想等放鬆法,亦可達到放鬆助眠效果。他建議,民眾不妨準備睡眠日誌,每天記錄起床與睡覺時間,平日飲食及咖啡等,不僅能改善不良生活習慣,也可提供醫師診斷及治療參考。
如何睡好覺?陳家駒強調,平時須培養固定規律作息與睡眠習慣,掌握「三少」原則,睡前少說話,讓環境安靜;心中少事,沈澱心靈與情緒;睡前4至5小時少吃,以免過飽影響睡眠。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