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記者謝瓊雲/南投報導】
日本東北地區311強震後逢海嘯侵襲,災情慘重又有輻射汙染,連日來各新聞台幾乎廿四小時強力播送災區救援情景,親人生離死別畫面,已引發九二一災民觀看日本大地震新聞報導後,出現失眠、無助感,甚至產生恐怖恐慌等「創傷後壓力症候群」症狀(簡稱PTSD),求助精神科門診。
草屯療養院精神科醫師呂尚恒建議,一般民眾與災民勿過度關注災難新聞,導致沉浸在驚恐與悲痛中,可改以祈福或貢獻己力賑災方式取代,切勿藉由酒精、毒品或藥品等錯誤方式,回應、緩解壓力。
「門診時一名患者突然衝進來對我大吼,醫師你怎麼還在這裡?日本發生超級大地震,等一下有海嘯侵台,快世界末日了、快跑!」醫師王彭年回憶上周五看診時的親身「遭遇」,呼籲曾有災難創痛的災民盡量避免過度關注相關報導。
「當年南投就是重災區,電視上那些慘痛畫面彷彿重播,令人無法放鬆。」陪同親友回診的草屯鎮柯小姐說,即使自認情緒正常的一般人,看多災區畫面也會緊張不安。
呂尚恒說,經歷過集集大地震天搖地動的災民,至親瞬間天人永隔或本身遭受壓迫肢體殘缺等「記憶」,容易因為不斷重複的災情畫面勾起記憶中的傷痛,「有如再次身歷其境」,引發身心不適。
王彭年也強調,台灣民眾近日一窩蜂想購買碘片,都是受報導影響造成「急性壓力」反應。他說,身體健康才是最好的抵抗力,多運動、多與家人親友保持聯繫,並主動關心身旁單身、獨居、年輕女性者,若身心不適症狀持續一周以上,最好就醫或尋求專業諮詢幫助。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