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劉彥瑩/台中市紓情診所精神科醫師】
那天早上匆匆坐定,就聽到急性病房會議報告:有一女性遊民,身份不詳,年約50,穿著怪異(頭披毛巾),情緒激燥,語無倫次,用木棒敲打車輛,經路人報案,由警察協助送來住院。
接下來,拍照、擬新聞稿、開始一連串的協尋工作,透過媒體,終於找到家人。家人無奈說:病人42歲,離婚二次,她在20歲發病,症狀有幻聽,聽到責備聲、妄想惡魔纏身及攻擊家人等。曾在多家醫院治療,因服藥不規則,時常發病,狀況愈來愈糟。跟家人關係也不好,常離家遊蕩,距離上次看到她已是1、2年前。
規律服藥 預防再度發病
經治療,患者病情逐漸穩定,轉到復健單位持續治療。但在試住期間,她卻再度離家,家人很失望想放棄。經護士澄清,她表示有經濟壓力,才離開去找工作,向父母拿錢也要看臉色。
幾經波折,她終於應徵到早餐店工作,因為白天嗜睡,工作表現不好,老闆又想辭退她。在醫師把嗜睡的藥物調整過,社工與老闆溝通她不是故意的,再把工作改成從中午上班,只負責洗碗、排桌椅等,她的狀況竟逐漸穩定下來。
有證據顯示,精神病人發病次數愈多,下一次發病將愈難治療,病人能力也會喪失愈多。而規律服藥往往是預防再發病的最重要防線。
根據近年康復之友聯盟調查發現,許多病人服藥不規則,其實是吃藥不舒服所導致!有家屬就坦白告訴我,原本希望病人在社區生活工作,他卻不愛吃藥,反覆發病,最後只好讓他長期住院。
適時調藥 復健成功關鍵
回到上述案例,如果沒有醫師適時調藥,沒有護士安撫家人及協助找工作,沒有社工介入協調工作內容,沒有老闆願意給機會,她隨時可能退回原點,甚至再度流落街頭或退化到慢性病房中。
復健成功絕對要持續及整合性的照顧才能達成!然而,藥物造成的白天嗜睡卻不常被重視,不認為必須緊急處理,但嗜睡反應對工作造成很大影響,更限制她一輩子,實應盡快處理。
適時因病情需要做出藥物調整,正是復健成功的關鍵基礎,如果病情不穩,所有之前復健的累積都將功虧一簣。多年門診經驗,發現用心調整藥物副作用,往往就讓病人整體狀況明顯改善,再搭配隨病情變化調理,病人竟能夠多年持續工作,繼續著可能不起眼,卻令人感動的復健之路。
後來,病人告訴我,家中從小用心栽培上大學的哥哥,她只有國小畢業。她說:「但是,我現在已經存了10萬塊,最近爸爸、哥哥手頭緊,還跟我各拿了1萬塊,我已經很滿足了!我不知道老闆會不會繼續用我,現在工作不好找,我希望自己能做到5、60歲。」終於,她有了自己的立足地,無業遊民也能期待一個未來,我真替她高興!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