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新生報/記者方一成/彰化報導】
莫拉克颱風重創南台灣,造成許多災民陸續出現失眠、判斷力變差、焦慮等情緒障礙。彰基鹿東分院身心科主治醫師許文郁昨天表示,一名屏東瑪家鄉年僅二歲的原住民女童,在災後出現疑似急性壓力症狀,平時喜愛唱歌、個性活潑外向的她災後變得不喜歡說話、重覆性咬自己的大姆指、會作惡夢、驚叫、吵鬧且充滿依賴性。
許文郁醫師指出,急性壓力疾患須包含下列幾項準則──1.創傷事件;2.解離症狀如主觀感覺麻木、疏離或沒有情緒反應;對環境認知能力減少、失去現實感、失去自我感、無法回想起創傷事件的重要部分等;3.創傷事件持續再度體驗,如作夢、錯覺、或感覺過經驗再浮現等;4.逃避創傷回憶,如思想、感受、談話、活動、地方或人們等;5.焦慮或警覺度增加,如睡眠困難、易怒、專注力不良、過分警覺及驚嚇反應、坐立不安等;6.造成重大痛苦或功能受損。
許文郁醫師表示,當兒童不斷想起痛苦的回憶,專注困難,過度警覺或驚嚇時需特別注意,可暫時以繪畫、玩具做為輔助,藉由活動過程中所表達出來的情緒反映加以瞭解並予以安撫,如果症狀如無減緩且仍然持續,需到醫院進一步接受評估及治療。
在災難出現後有一些心理疾患時需要特別注意,像是急性壓力症候群、創傷後壓力症候群、焦慮症、恐慌症及憂鬱症等,這些疾患都需要專業心理衛生人員的處理並及早辨識疾病、及早治療。
鹿東醫院兒童心智科表示,在面對上述兒童的情緒反應,父母親應有以下的認識及因應──提供持續而穩定的生活環境:盡量營造一個穩定、安全及接納的環境或感覺,用言語安慰他們,善用身體接觸,如擁抱、牽手等,孩子的情緒需要時間慢慢回復;避免讓兒童單獨一人。
鼓勵兒童表達想法及感受:對年紀較大的孩子,可以尊重、耐心、信任的態度,鼓勵兒童表達內心的害怕、痛苦或哀傷。照顧者盡可能的包容孩子對創傷情境的言語表達,切勿急著打斷孩子的情緒表達而給予教導。
持續鼓勵兒童正向行為:肯定孩子的勇氣,並給予適時的鼓勵與讚美;協助兒童保持正常作息。此外,何時該求助兒童青少年精神醫療,在適當的照護、支持下,大多數的創傷後壓力症狀會隨著時間逐漸減少。
【記者陳昭楨/屏東報導】「只要有生命,一切都可以重來!」屏東縣生命線協會呼籲災民,善用生命線一九九五心靈感專線,陪伴自己走過生命風暴。
生命線協會日前接到一通三地門年輕女孩的求助電話,泣不成聲說「家人全都走了,自己也不想活了」,經志工不斷安撫,要她完成親人未完成的心願,才緩和其情緒;該會慶幸這女孩懂得打一九九五求援電話。該會將在災區成立「心理關懷服務站」,提供不同層級的專業心理諮商關懷。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