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車向明/松德診所心理師】
常在心理衛生相關網站,看到網友留言:「我需不需要看心理醫師?」、「哪裡有好的心理醫師,請推薦。」可見這些問題,深為大眾所關心。跟專業人員談內心的苦惱,已不再是羞於啟齒的事。
你的困擾決定你是否需要尋求專業協助。一般人口中的「心理醫師」,指的是提供心理治療服務的專業人員。然而,提供此服務的,只有精神科醫師、臨床心理師、諮商心理師。其中,精神科醫師主要是診斷與藥物治療,而臨床心理師與諮商心理師,則以心理評估與協談,進行非藥物治療。
如果出現的身心症狀,已干擾到日常生活功能,如入睡困難、注意力不集中、無法適當的感受情緒與表達情緒等,或對某些情境,做出的反應已超過實際的情形,如進入密閉空間會感到呼吸困難、心跳加速、出汗等強烈反應,或曾嘗試解決方法,但是一段時間後,仍被問題所困,如對夫妻關係問題,雖已閱讀了許多相關書籍或聽了多場演講,應用了一些溝通技巧,可是,問題仍不見好轉。以上狀況,都需要考慮尋求專業協助。
好的治療師不見得是名醫。名醫也不見得適合自己。心理治療著重在當事人與治療師之間的人際互動。如果雙方不能建立在信任、平等、合作的基礎上,又如何能產生好的療效?另一方面,當事人與治療師也存在著「適配性」,即雙方的契合度。若進行幾次療程後,當事人與治療師不喜歡彼此共事,以致進度無法向前推展,就要考慮換一位治療師。
俗話說:「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問題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問題的解決更非一蹴即成。隨時與你的心理師坦誠溝通,說出內心的期待,並切實記錄當中的領悟,你會欣見自己的心靈成長。
【2009/07/10 聯合報】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
![](https://udn.com/upf/2022_health/sns/line_800x100_udnhealth.png)
![](https://udn.com/upf/2022_health/sns/line_300x135_udnhealth.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