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張立人/台大醫院精神科醫師】
每隔一陣子,「偷窺狂」新聞就會出現在媒體報導中,引發社會反感。不過,反感之外,大眾若能對他們多一份瞭解,未來,也許可以減少偷窺狂的產生。
偷窺狂學名是「窺淫癖」(voyeurism),指至少六個月以上,反覆藉由偷窺他人裸體或性行為,引起性興奮與自慰舉動(但不想和對方發生實際性行為),造成個人痛苦或職業社交功能損害。
其實,偷窺是一種本能,但若出現在不適當場合,無法控制衝動,導致人際衝突、被雇主炒魷魚、法律糾紛,那麼就到達病態的程度,必須積極治療。
窺淫癖是「性倒錯(Paraphilias)」的一種,本質上是偏離常態的性行為,無法藉由常態性活動來達到性滿足。其他「性倒錯」疾患,還包括:戀童癖(Pedophilia)、露陰癖(Exhibitionism)、戀物癖(Fetishism)等。
窺淫癖盛行率不高,但因為這類行為出現頻率很高,導致許多人都有被騷擾的經驗。據國外估計,高達20%的成年女性,曾經被窺淫癖患者所騷擾。
窺淫癖幾乎都是男性。半數患者在18歲前,就開始有此症狀。症狀最嚴重,是在15到25歲之間,之後頻率會逐漸下降,超過50歲者,就少有到達犯罪程度的窺視症狀。
窺視過程有著相當複雜的心理,包括對禁忌的好奇感、進行冒險的刺激感、性興奮的愉悅感、害怕被發現的焦慮感、自我責備的罪惡感等,混雜為強烈的緊張感。患者透過自慰,將此飽漲的緊張感傾洩,頓時達到完全的放鬆,於是產生巨大的性快感。
窺淫癖的形成原因,一般認為有以下幾種可能:
1.患者成長過程中,有實際觀看父母或他人裸體、性活動的機會,一開始可能只有模糊的性興奮,但之後開始用手淫的方式強化性快感。在反覆的「古典制約」下,窺視與性快感緊密地聯結。
日後,可能就無法經由正常性活動,而必須透過窺視,才能取得性滿足。
2.患者在青春期前後,因觀看色情圖片或影片,引發性興奮。若這種窺視異性裸體或性行為的行為,因為其他因素,與性快感過度聯結,就可能變成窺淫癖。
3.患者可能有智能不足、自卑感、社交畏懼、或是性心理障礙,無法藉由一般社交管道,來解決性需求,只能藉由窺視,來取得替代的性滿足。
4.患者可能有過心理創傷,包括父母羞辱、在女性面前的性挫敗。藉由主動的窺視,來彌補脆弱的感受,同時,這也是對女性的憤怒與攻擊。
窺淫癖在治療上,通常會使用「認知行為治療(CBT, cognitive-behavioral therapy)」。
在認知上,治療師會提供正確的性教育,挑戰患者種種合理化的藉口,建立起對被害者的同理心;分析窺視衝動的發生情境,以避免可能的環境刺激源。
在行為上,治療師會教導放鬆技巧;提供「想像的減敏感法」,用想像情境的方式,逐漸習慣窺視的「衝動」,而不真的去作窺視的「行為」;使用厭惡療法,讓窺視與不適聯結;以及改善社交技巧。
另外,處理窺視衝動發生前的內心衝突,積極治療合併的焦慮或憂鬱症,使用藥物降低性欲,以及運用外部的控制,如監控、限制居所等,都是可能採用的方法。
對於窺淫癖患者,不能只停留在道德譴責。透過心理與精神醫療人員協助,我們不但幫了他們,也幫了自己。
【2009/02/16 聯合報】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