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醒來就再也睡不著 睡不好其實是「慢性失眠」
在親友介紹下,他服用所謂的助眠保健食品,但效果有限,到了晚上還是翻來覆去。由於長時間失眠,讓他白天精神不濟,注意力不集中,業務上好幾次出錯,差一點工作不保,這才求助精神科醫師。
國泰醫院精神科主治醫師陳劭芊表示,睡眠障礙已經成為精神科門診主流,十名前來求診的患者中,約有七八成以上抱怨睡不好、容易醒來、整天精神委靡不振。
淺眠可能是壓力所致
陳劭芊表指出,睡眠障礙原因以單純失眠為主,沒有原因的難以入眠或淺眠,深入分析,背後可能隱藏著工作壓力、人際關係等沉重困擾。
部分失眠患者則是因為焦慮、憂慮等情緒障礙,導致睡不好。陳劭芊說,情緒障礙患者大都不願就醫,但如果長期睡不好,反而提高就醫意願。
台灣睡眠醫學學會2017年最新調查顯示,台灣睡眠障礙盛行率為11.3%,大約每十位民眾,就有一人深受慢性失眠之苦,其中,又以女性和高年長者失眠的比率較高。
國泰醫院臨床心理師廖柔涵表示,許多睡不好的人都已罹患了「慢性失眠」,個人主觀覺得睡眠感受不佳,症狀則包括入睡時間大於30分鐘以上,半夜醒來難以再入眠等。
除了傳統的藥物治療外,非藥物治療的療效也不錯。2016年7月美國內科醫師醫學會《成人慢性失眠患者治療指引》一書中指出,失眠認知行為治療法強烈被建議為第一線治療法。
廖柔涵建議失眠者,可自行閱讀自助書籍或至各醫療院所的睡眠中心、精神科或身心科尋求協助,透過有系統的評估失眠原因,以更有效的方法來改善睡眠障礙。
避免假日補眠睡太久
如何一夜好眠?廖柔涵提供了幾個簡易小方法,例如,避免假日補眠、避免白天超過30分鐘的午睡。白天應有固定的運動時間。避免睡眠時間不規律,最好早起外出,接受陽光照射。
在睡前準備方面,避免睡前有不愉快的談話,如果太晚下班後,不要直接躺床睡覺。睡前不要滑手機、看電視、講電話,做一些無關睡眠的事情。臥室維持適宜的燈光、濕度、溫度。
如果嘗試了上述方法,仍無法改善失眠問題,建議至各大醫療院所的睡眠中心或精神科、身心科尋求專業人員協助,千萬不要嘗試偏方,以免花錢傷身。
相關文章
同類文章
清明長假後 家長帶拒上學孩童求診增
看孫安佐案 精神科醫師籲:送子出國該注意3件事
喪親之痛非憂鬱症 超過2個月須警覺
救命!老爸中了寶可夢毒 醫師解釋為何該接受治療
治療網路成癮 家屬、醫師、患者一起拚
返工塞車好崩潰 提神、防疲勞靠3法寶
一位焦慮症記者的人生自白「焦慮讓我的生命更豐富」
100人就有1人 4症狀當心思覺失調症
思覺失調 100人就有1例
強化初期衛教 衛福部擬增社區心理衛生中心
強化發病初期衛教 心口司擬提升心理衛生中心量能
百人就有一人思覺失調 青春期有4類症狀要就醫
如何讓那些自誇的人閉嘴?討厭鬼的處理方式
避免午睡、喝酒?身心科醫師教8方法改善失眠問題
精神病患出院3個月內 自殺死亡率達高峰
朴槿惠淪為階下囚的悲劇 心理學家:關鍵在「依賴」
晚上要睡得好 專家建議:白天多曬太陽
春天容易憂鬱? 醫:這種症狀出現,可能是發作初期徵兆
臉紅脖子粗以為腦中風 自律神經失調惹禍
翻來覆去睡不著 專家籲養成睡眠儀式
活動會後被拖住問不停,該不該拒絕? 心理師這樣做,巧妙化解
狂買衣服、包包、衛生紙…醫:恐是焦慮憂鬱情緒
完美主義作祟! 年輕人憂鬱傾向較10年前更盛
事事求完美 專家:恐憂鬱焦慮厭食上身
客戶常臨時提要求,你卻不好意思拒絕?諮商心理師教你怎麼做
長輩有疾不肯去醫院 名醫教你妙招
氣阿嬤占沙發午睡 6歲童居然拿被悶她鼻
疼痛,讓我們更有同理心
生氣時運動很危險?安撫情緒的5個方法
天氣變化大 易誘發躁鬱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