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世界衛生組織估計,西元2020年憂鬱症將成為世界第2高負擔疾病,學者認為憂鬱是自殺的最佳預測因子,也提及正向人際事件會降低憂鬱症的發生,既然自殺和憂鬱高度相關,而憂鬱和人際關係又相關,因此了解人際關係對個人的影響,就有機會降低自殺發生。
在精神科病房工作8年,觀察到許多家屬運用不洽當的溝通方式,造成病患情緒更加低落,以下描述幾個臨床上常見的溝通誤區與同理心對話技巧。
誤區1:不加思索地提供自以為是的意見。
避免說:我都往好的方面想,人生才會快樂,你知道嗎?
理由:憂鬱症病因複雜,牽涉到多項生物學、心理學與社會學的相互機制,隨意提供建議反而造成反效果。
建議說:我願意聽你說出心中的不舒服,我該怎樣做才能讓你好過一點?
理由:需花些心思與時間陪伴患者,試著理解其心情,指責只會破壞關係。
誤區2:用責備的口吻說話。
避免說:每次我來看你,你都躺著,怎麼沒有進步!
理由:憂鬱症藥物需要數周時間才能見效,在這之前患者可能無力從事活動,責備只會使病患更挫折。
建議說:我知道你不想起床,那我們一起來做一件你喜歡的事情,好嗎?
理由:患者內心深處常感到極度的孤獨,身邊親友若能適度展現同理心,才能和病患進行有效交談。
誤區3:把病患和其他人相提並論,忽略病患內心痛苦。
避免說:比起很多可憐人,你已經很幸運了,你應該振作起來。
理由:話中帶有批判字眼,會加深挫敗感,需讓病患明白你願意和他們共同尋求解決之道。
建議說:我雖然無法體會你的感受,但是我非常願意幫助你。
理由:憂鬱症患者常使用自我矮化的思考路程,提供自己願意陪伴的事實,才能逐漸化解病患心中所豎立的高牆。
憂鬱症的復原是條漫長的路,對患者及親友都是長期煎熬,建議陪伴的親友也要照顧好自己的狀態,陪伴其實比說教更難,也更需要練習,陪伴同時藉助專業治療,才能有機會引導他們走出憂鬱的深谷。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