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不如意十常八九,不少人透過購物紓壓,醫師認為,內在的不舒服透過外在的行為消除掉方式有很多,有人唱歌、有人爬山、有人做志工、有人購物。購物只要不造成自己與他人困擾都無妨,但若是購物到連自己都痛苦,或者經濟出現困難,就可能是躁鬱症或購物癖,必須尋求正規醫療。
雙和醫院精神科主任李信謙表示,所有的行為都會產生快感,從基本的食慾、性慾外,購買慾也是一種被養成的慾望,擁有某樣東西,或者付費的那一剎那,就會產生滿足與快感,把內在的不舒服、不開心消除掉,有人做志工、有人運動、聊天,在能力範圍下購物使人心情愉快,不影響自己與他人,還算相對健康;也有人使用藥物、暴力發洩,這就不好了。
他提醒,所有的數字都有相對數字相比較,才能看嚴不嚴重,看似台灣一年買這麼多,但要和其他國家相比、或當地文化、經濟能力、消費水準、社會趨勢比較才知道是否嚴重,如果購買的慾望與衝動,讓自己都痛苦,不想買但無法克制,或已經買到破產便卡奴都要買,就要接受治療。
李信謙表示,躁鬱症的患者發作時,無法控制購物的衝動,一發作一直想買東西,沒有節制,而這東西生活中完全不需要;曾有位男子發病就愛簽約買房子,但一恢復正常又後悔,最後造成很多消費糾紛,痛苦不堪。
另一種是所謂的衝動購物、購物癖,李信謙表示,這類患者買的物品目標性很強,一定要某一款、某個牌子。曾有名20多歲的女性,無法克制自己強迫式的購物癖,每次出去看到某款鞋子,都要把同款、或者所有顏色的鞋子都買回來,一次買4、5雙,喜歡買、但也不見得穿,家裡堆滿新鞋,最後經濟出問題,嚇得乾脆不敢出門,怕無法控制購買慾;不論躁鬱症或購物癖都應該尋求醫療協助,就不僅只是紓壓這麼簡單了。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