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婚不生,許多人將毛小孩當是自家人。精神科醫師指出,越來越多飼主因為寵物過世引發「病態性哀慟」,有人難以接受愛犬死亡,萌生死意,想要陪牠。有人則是感情過於敏感,連書桌上的多肉植物枯萎凋謝,也哭到不行,誘發憂鬱。
飼養多年的柴犬出車禍全身癱瘓,35歲男性陳先生不得已將牠安樂死,不料,事後出現情緒障礙,總認為自己是害死愛犬的劊子手,失眠、不自主哭泣,不願意出門,待在家看著愛犬生前拍攝的照片。
症狀持續三個月,甚至有自殺念頭,整個人暴瘦十公斤,神情憔悴不堪,被家人帶來求診,經確診為「病態性哀慟」,合併發生創傷後壓力症。
開業精神科醫師楊聰財指出,社會越進步,人際關係似乎越疏離,許多飼主與寵物的親密關係及依賴性愈來愈密切,對於不少人來說,寵物的重要性不亞於家人或伴侶關係,
「社會大眾應重視寵物死亡的課題」楊聰財說,最近兩三年來,越來越多飼主因寵物過世而引發「病態性哀慟」,如果沒有妥善處理,甚至造成飼主情緒障礙、心理危機,甚至自殺。
書田診所精神科主治醫師江漢光表示,少部分人較為神經質、敏感,連種植的花草植物枯萎,也會嚎啕大哭,悲傷到無法工作,曾收治一名女性只因多肉植物死了,而陷入憂鬱情緒,一想到就哭。
江漢光指出,一般飼主在面對寵物死亡時,無法承受哀痛,大都抱持「我不要再養了」心境,但對於自信心較低、情緒依存度較高、人際關係較差的人來說,就可能引憂鬱、焦慮,甚至是「病態性哀慟」。
楊聰財指出,部分飼主在寵物過世時,壓力指數偏高,幾乎等同於家人與配偶死亡,甚至更高,出現哀慟反應,症狀包括情感麻木、難過哭泣、沒有食欲、睡眠障礙、產生退縮行為和罪惡感。
楊聰財醫師表示,適當的哀慟反應,加上親友的鼓勵支持,有助於飼主重整心情,順利從傷痛中走出面對新人生,但如果悲傷持續太久,就可能引發嚴重的憂鬱症、創傷後壓力症,必須向專業醫師求助。
自殺,不能解決難題;求助,才是最好的路。求救請打1995 ( 要救救我 )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