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蓮慈濟醫院今年8月28日急診收治一名2歲李小弟,當時病童媽媽主訴李小弟肛門被塞入麻將、錢幣等異物,更誇張稱病童身體遭挖洞塞錢幣,醫師檢查病童並無明顯外傷,X光結果也正常,進一步查病童病歷,竟意外發現去年同一天、其媽媽也謊稱李小弟遭異物塞嘴,懷疑其母親罹患代理孟喬森症候群,並通報社會局為高風險家庭。
花蓮慈濟醫學中心小兒部醫師陳明群表示,所謂代理孟喬森症候群是指父母或照顧者杜撰孩童生病,讓孩童必須接受各種醫學檢查或侵襲性治療,又稱為醫源性兒虐。因聯繫不上李小弟其他家屬且其媽媽未配合就醫,最後通報社會局。
陳明群說,根據統計,台灣2015年兒少受虐通報案件攀升為4萬2000多件,也就是每10-15分鐘有一件兒虐通報,值得注意的是,其中以身體受虐居多。不過,醫院門急診卻常碰到孩童身體檢查沒有異狀,可能是父母本身精神問題,或家庭不穩定導致孩童生病卻延遲就醫、各項疫苗延遲接種等狀況。
陳明群說,身體受虐已屬後端問題,在國外兒虐通報案件中則以家庭對兒童疏忽或醫療疏忽為大宗,國外研究也認為,若能提早發現家庭異狀等問題,才能預防孩童遭受身體或長期處於精神等虐待狀況。
陳明群也希望國內能針對如何提前發現可能的兒虐問題凝聚共識,以及醫護第一線發現延遲就醫或父母疏於照顧等問題時,應有相關通報標準,並有社會局等介入、列管,避免悲劇發生。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