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抗類風濕性關節炎 營養師教你吃4大類食物抗發炎
類風濕性關節炎是一種常見的關節疾病,根據統計,台灣類風濕性關節炎盛行率0.4%,全台有10萬名病友。此疾好發於女性,約為男性的三倍,發病年齡主要在30~50歲之間。
罹患類風濕性關節炎雖無法完全治癒,但只要耐心配合醫師治療,定期回診、調整飲食、規律作息、注意居家安全,就能有效控制並減緩病症。
台北慈濟醫院營養師張亞琳表示,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以藥物、物理治療及運動為主要治療方式,目標是減輕疼痛、控制發炎及預防畸形。若藥物使用類固醇類消炎藥,在飲食上就必須特別注意,以減緩長期服藥帶來的副作用。
除了需要注意低油、低鹽、低糖、高蛋白質、高鈣的飲食準則,許多天然食材本身的營養素也具有抗發效果,同樣能抑制發炎,非常適合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同時可用來預防因發炎造成的慢性疾病及癌症發生,不妨多多攝取。
植化素:被喻為「廿一世紀的維他命」,具有很強抗氧化能力,能增強身體抵抗力、抗病力,降低發炎反應。包括花青素、茄紅素、檞皮素、葉綠素、葉黃素、β-胡蘿蔔素、玉米黃素等都屬植化素。
富含植化素的蔬果,通常色彩鮮豔或氣味特殊,如南瓜、玉米、薑黃、木瓜、柑橘、芥藍、菠菜、青椒、奇異果、甜菜根、紅番茄、紅蘿蔔、洛神花、黑木耳、黑芝麻、包心菜、山藥及杏仁等。
Omega-3多元不飽和脂肪酸:Omega-3多元不飽和脂肪酸是人體重要且必要的「好脂肪」,其對健康好處多,且可抑制發炎作用,減緩過敏的發生,提高抗病能力,但僅能從食物中攝取。而核桃、胡桃、奇亞籽、亞麻籽油、紫蘇油都含豐富的Omega-3多元不飽和脂肪酸。
豆類與五榖雜糧:豆類、五穀雜糧類均富含碳水化合物、蛋白質等,也蘊含許多抗氧化、抗發炎的營養素,如膳食纖維、維生素A、維生素B群、維生素E、鐵、鋅、鈣、鎂、鉀、磷、銅、硒等。可多吃扁豆、紅豆、綠豆、鷹嘴豆、藜麥、米豆、花豆等,都是很好的抗發炎食物。
無麩質全素飲食:指的是採用天然、無動物性製品的全素(不含奶、蛋)飲食,選擇新鮮蔬菜及水果、根莖類植物、堅果與種子類、五穀雜糧等新鮮無加工食材,避免精緻加工品,如各式麵粉、蕎麥粉、白飯、精製糖、鹽與重口味的調味料、防腐劑。
張亞琳提醒,研究顯示,促發炎食物及不良生活習慣,不但會增加免疫性疾病的發炎機率,對於健康人也都會有不良影響,如引發腦血管、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癌症等疾病。因此,應盡可能避免攝取促發炎食物。
哪些是促發炎食物呢?張亞琳表示,精製糖、高Omega-6脂肪酸、反式脂肪酸、紅肉及加工肉類、麵粉製品等,及油炸食物和抽菸,都會刺激人體免疫系統,促使免疫發炎性疾病惡化。
張亞琳指出,若需要飲食營養諮詢,建議向醫院營養師及醫師諮詢,千萬勿聽信無醫學研究證實的偏方,不但無法得到抗發炎與減輕疼痛的效果,反而陷入飲食不均,甚至營養不良等危機。

KingNet 國家網路醫藥
KingNet國家網絡醫藥,是一結合醫療、藥品、保健、養生的行動網絡平台,並經營華人醫療界最具規模醫藥諮詢,擁有1500位專業醫療人員,提供民眾在線免費醫療諮詢,致力健康醫療衛教之推廣,深受民眾與醫界信賴。 網站擁有超過6萬筆中西藥藥典,及上萬筆常見疾病及醫護名詞,破解艱深的醫療與用藥相關專有名詞,讓醫療更貼近群眾!
【KingNet國家網路醫藥網站】:https://www.kingnet.com.tw
【KingNet國家網路醫藥粉絲團】:https://www.facebook.com/kingmedical/
延伸閱讀
同類文章
不定時炸彈「泛視神經脊髓炎」 失能風險伴終身
春夏交替異位性皮膚炎奇癢難耐 醫:潤膚保濕有助改善
37歲女發燒、紅斑、關節炎 罹罕見成人史迪爾氏症
中重度異位性皮膚炎 易合併失眠、焦慮、憂鬱
擺脫千萬螞蟻爬膚酷刑 9歲異位性皮膚炎男孩重生
飲食控制對痛風發揮的作用其實有限?教授這麼說
起床晨僵 手指變形 罹類風濕性關節炎
變天、沒碰過敏原也過敏!醫:很常見,2觀念助降過敏性鼻炎
男背痛拖20年駝背領殘障手冊 一查才知是僵直性脊椎炎
30歲男腳腫誤診痛風20年 險死才發現得遺傳病
脫口罩、髒手揉鼻子 過敏2NG動作恐增染疫風險
非常時期2大NG動作恐增染疫風險 過敏患者不可不慎
一分鐘微笑量表 評估類風濕性關節炎
痛風怎麼辦?專家列出控制痛風11項你該吃/不該吃的飲食清單
放任腸道發炎恐讓癌症提早上身 醫詳解潰瘍性大腸炎症狀、治療與保養重點
30歲男天冷大啖火鍋 腳趾疼痛竟是痛風
腰痠背痛一定是僵直性脊椎炎嗎? 醫:有下列4種狀況的背痛者需儘早就醫
免疫疾病易共病 一旦確診侵犯肺
自體免疫疾病 就怕引起肺纖維化
與病共處的漫漫長路 自體免疫病友的真心話
搔癢影響睡眠 異位性皮膚炎也會長不高
慢性蕁麻疹多與食物無關 醫師教你避開生活4大雷區
醫病天地/腳趾疼痛 小心痛風關節炎
穿衣吃力變天先知道 1分鐘測類風濕性關節炎病況
32歲女視力衰退、飛蚊症惡化 竟與這「免疫疾病」有關
咳嗽、走路喘 自體免疫患者小心肺纖維化
愛吃炸雞、甜食、喝手搖飲 16歲高中生竟成三高及痛風候選人
脖子卡背痛別輕忽 2方法分辨僵直性脊椎炎
只要出現對稱性關節痛就是類風濕性關節炎?醫師破解迷思
不喝酒、沒吃海鮮 為何痛風還是會發作?醫揭關鍵
猜你喜歡
國內驚見首例「猴痘」個案!會人傳人嗎?有哪些症狀?該如何預防?11個QA一次看懂
膽固醇多高才叫超標?醫師揭什麼情況下需要服用降膽固醇藥物
打過牛痘或水痘疫苗能防猴痘嗎? 醫師給答案
膝蓋痛只要休息就會好是錯誤觀念?專家:軟骨磨損更快
ELLE總編輯楊茵絜心臟衰竭過世!輕忽甲亢恐釀「甲狀腺風暴」,醫提醒:注意這些不典型症狀
男頻尿、夜尿留意攝護腺肥大!攝護腺功能?造成攝護腺肥大原因與如何預防
腳麻該怎麼改善、預防?醫指2大原因,3種情況盡早檢查!
獨/防猴痘不用第一代天花疫苗 竟有想不到的特殊用途
壯陽藥正確使用不掃興!醫:牢記4重點,不是吃越多越猛
從鞋底磨損看腳部健康!醫指6種情況代表該換鞋了
服用他汀類藥物能否改善動脈硬化進展?美國醫學會期刊研究解答
副總統賴清德椎間盤手術一天出院、免穿背架 名醫解析原因
QA/與天花類似但傳染力較弱的新興傳染病「猴痘」,一般人如何預防?
常見「膽固醇迷思」你中幾個?醫破解:太低也非好事
連戰傳因中風住院,靠她相助脫險!醫:7大中風危險因子,熟記FAST助判斷
確診住負壓病房 猴痘指引惹議
二尖瓣脫垂常伴隨心悸、胸悶 健保大數據揭常見10大共病
吃米血上背痛竟是胃病轉移!醫曝轉移原因及胃痛避吃食物
高血壓診斷標準修改至130/80 醫揭今年最新指引2重點
首例猴痘侵台 林氏璧分析威脅不比新冠、但有1提醒
白天常常想睡覺?醫提醒當心可能與三高、心血管疾病有關
骨鬆未積極治療,腰疼竟脊椎骨折!術後10處裂縫
不可忽視的慢性病:骨鬆,輕忽恐增長照負擔
猴痘侵台關鍵20天 台大醫:入侵社區後「傳播難斷根」
糖尿病什麼應該吃、什麼不應該?專家教你讓血糖穩定也能吃飽的關鍵
猴痘列第2類法定傳染病 須24小時內通報
人畜共通傳染病 變得更常見!新冠、猴痘之外 疫情恐還沒完
巴金森治療/長輩悶悶不樂又憂鬱 恐是巴金森病惡化徵兆?專家提醒:觀察細節揪出長者失能危機
打呼聲突然不見了?醫教4招觀察睡眠呼吸中止症,防死亡風險
常常皮膚癢竟是「身體發霉」?黴菌感染好不了有4關鍵,醫教6招預防
肛門有突出物可能是痔瘡 若出現這些症狀需就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