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氣喘兒人口逐年增加,20年來增加10倍之多,有家長擔憂,吸入型類固醇增加青光眼發生率,自行停藥導致氣喘發作。高雄長庚醫院研究團隊指出,氣喘兒使用吸入型類固醇,青光眼發病率低於不使用者,家長無須過度擔憂。
台灣每5位兒童就有1人是氣喘病患,高雄長庚醫院指出,治療哮喘的抗炎藥物中,類固醇是最有效的藥方,依據研究,口服類固醇對眼壓與晶狀體混濁會造成影響,但台灣有關吸入型類固醇(ICS)與青光眼的關聯無明確研究。
長庚醫院兒童過敏免疫科醫師郭和昌臨床上發現,兩名氣喘兒家長擔心小孩使用吸入型類固醇導致青光眼,擅自停藥引起氣喘復發。此情況促成郭與胸腔內科及呼吸治療科醫師劉世豐合作,兩人研究全國兒童健康保險資料庫內5380名6歲以下哮喘病患,歷經10年追蹤發表成果。
5380人中1232人曾使用吸入型類固醇,研究結果顯示,使用者的青光眼患病率明顯低於未使用者,發生風險降低0.52倍。郭和昌解釋,吸入型類固醇發明前,氣喘患者使用口服型或點滴型類固醇,經由腸胃道與血液吸收後,會增加罹患青光眼機率,但吸入型類固醇無此問題。
郭和昌說,氣喘兒使用吸入型類固醇不會出現月亮臉、水牛肩或食欲增加,上述研究結果已發表在國際期刊Oncotarget上。
💪更多健康推薦
‧81歲婦擁1600萬財產、和兒媳同住「仍怕孤獨死」盼一人獨居
‧一回家秒開冷氣、風量設定最弱 5種NG習慣讓你白花冤枉電費
‧35歲女兒終於結婚 父母卻不開心「出借書房備孕」怕孫子的誕生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