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流濕冷 開了除濕機竟誘發氣喘
寒流來襲,低溫濕冷,除濕機成為熱賣商品,不過,醫師提醒,空氣過濕及太乾,都可能誘發氣喘,最近就有患者睡覺時使用除濕機,導致口腔、呼吸道黏膜太乾,保護力降低,而誘發氣喘。
研究發現,受到空汙、氣溫變化等影響,呼吸道過敏患者在秋冬時節氣喘發作的風險為平常的1.7倍,林口長庚醫院胸腔內科主治醫師林鴻銓指出,誘發氣喘的危險因子相當多,患者除了規律用藥之外,還應提高警覺。
63歲張先生氣喘病史超過20年,因從事室內裝潢,對於甲醛等化學物質嚴重過敏,但為了工作,又不得不接觸這些過敏原,因此,多次急診,甚至開車時氣喘,險些釀成車禍,長期下來,竟產生恐慌症。
林鴻銓表示,張先生相當擔心氣溫變化或是空污,每天緊盯著氣象局、環保署網站,只要空氣品質變糟,就不敢單獨出門,深怕氣喘突然發作,求助無門。
但即使在家裡,還是可能氣喘發作,林鴻銓表示,塵璊、德國蟑螂、食物以及濕度都可能誘發氣喘,最近就有不少患者主訴,用了除濕機後,空氣過乾,導致呼吸急促、不順暢,甚至氣喘發作。
除了遠離過敏原之外,患者應該規律用藥,不過,研究卻發現,近八成的成人氣喘患者並未規律用藥,原因為擔憂類固醇副作用而不願聽從醫師意見,自行停藥。
至於小朋友用藥狀況更差,近八成三沒有遵從醫囑,台灣氣喘諮詢協會理事長葉國偉表示,氣喘是一種無法根治的慢性疾病,如果長期沒有用藥,一旦發作就可能致命。
一名七歲氣喘女童,因沒有規律用藥的自主性,且家人也沒有意識到自行停藥、斷藥的嚴重性,日前天冷、急性氣喘發作,呼吸困難,送至急診插管,症狀嚴重,裝上葉克膜,才救回一命。
值得注意的是,肥胖和氣喘息息相關,英國研究報告顯示,肥胖婦女罹患氣喘的機率為一般人的兩倍,國內研究則發現,腹部肥胖的兒童罹患氣喘的風險也是一般人的1.6倍。
編輯推薦
延伸閱讀
同類文章
不定時炸彈「泛視神經脊髓炎」 失能風險伴終身
春夏交替異位性皮膚炎奇癢難耐 醫:潤膚保濕有助改善
37歲女發燒、紅斑、關節炎 罹罕見成人史迪爾氏症
中重度異位性皮膚炎 易合併失眠、焦慮、憂鬱
擺脫千萬螞蟻爬膚酷刑 9歲異位性皮膚炎男孩重生
飲食控制對痛風發揮的作用其實有限?教授這麼說
起床晨僵 手指變形 罹類風濕性關節炎
變天、沒碰過敏原也過敏!醫:很常見,2觀念助降過敏性鼻炎
男背痛拖20年駝背領殘障手冊 一查才知是僵直性脊椎炎
30歲男腳腫誤診痛風20年 險死才發現得遺傳病
脫口罩、髒手揉鼻子 過敏2NG動作恐增染疫風險
非常時期2大NG動作恐增染疫風險 過敏患者不可不慎
一分鐘微笑量表 評估類風濕性關節炎
痛風怎麼辦?專家列出控制痛風11項你該吃/不該吃的飲食清單
放任腸道發炎恐讓癌症提早上身 醫詳解潰瘍性大腸炎症狀、治療與保養重點
30歲男天冷大啖火鍋 腳趾疼痛竟是痛風
腰痠背痛一定是僵直性脊椎炎嗎? 醫:有下列4種狀況的背痛者需儘早就醫
免疫疾病易共病 一旦確診侵犯肺
自體免疫疾病 就怕引起肺纖維化
與病共處的漫漫長路 自體免疫病友的真心話
搔癢影響睡眠 異位性皮膚炎也會長不高
慢性蕁麻疹多與食物無關 醫師教你避開生活4大雷區
醫病天地/腳趾疼痛 小心痛風關節炎
穿衣吃力變天先知道 1分鐘測類風濕性關節炎病況
32歲女視力衰退、飛蚊症惡化 竟與這「免疫疾病」有關
咳嗽、走路喘 自體免疫患者小心肺纖維化
愛吃炸雞、甜食、喝手搖飲 16歲高中生竟成三高及痛風候選人
脖子卡背痛別輕忽 2方法分辨僵直性脊椎炎
只要出現對稱性關節痛就是類風濕性關節炎?醫師破解迷思
不喝酒、沒吃海鮮 為何痛風還是會發作?醫揭關鍵
猜你喜歡
膽固醇多高才叫超標?醫師揭什麼情況下需要服用降膽固醇藥物
別讓錯誤姿勢害椎間盤出軌 醫揭7個易引發椎間軟骨突出的日常動作
病毒傳染力很強!醫師詳解猴痘感染途徑、潛伏期及預防方式
猴痘證實恐家戶傳染 美CDC列6措施有效阻絕病毒
耳朵癢別亂挖,小心越挖越癢!醫指常見原因,4招有助改善
失眠睡不著?專家:與其努力睡覺 不如告訴自己「不要睡著」
加強核心肌群預防下背痛 專家教怎麼練核心才正確
國內驚見首例「猴痘」個案!會人傳人嗎?有哪些症狀?該如何預防?11個QA一次看懂
副總統賴清德椎間盤手術一天出院、免穿背架 名醫解析原因
女性注意!研究:夜間醒來多次恐與血脂異常有關
白天常常想睡覺?醫提醒當心可能與三高、心血管疾病有關
腳麻該怎麼改善、預防?醫指2大原因,3種情況盡早檢查!
打過牛痘或水痘疫苗能防猴痘嗎? 醫師給答案
胸痛記住這口訣 出現這4狀況需注意是否為急性心肌梗塞
猴痘來了!卡介苗、天花疫苗疤痕怎麼分辨?2張圖看懂自己有無保護力
早睡早起才是健康的?醫師曝一件事方為改善睡眠品質關鍵
巴金森治療/長輩悶悶不樂又憂鬱 恐是巴金森病惡化徵兆?專家提醒:觀察細節揪出長者失能危機
骨質疏鬆症族群男女有別 醫師曝為何男性發作晚且骨折更易嚴重
男頻尿、夜尿留意攝護腺肥大!攝護腺功能?造成攝護腺肥大原因與如何預防
骨鬆小心!髖關節骨折死亡風險高
運動療法改善膝關節炎 專家教抬腳操強化大腿肌力
骨質疏鬆若中斷治療 恐增加骨折風險
ELLE總編輯楊茵絜心臟衰竭過世!輕忽甲亢恐釀「甲狀腺風暴」,醫提醒:注意這些不典型症狀
50歲男裝心臟支架7年後胸悶竟又梗塞 再放1支架救命
糖友、腎友、免疫疾病患者 也要小心骨鬆危機及早檢測骨密度
從鞋底磨損看腳部健康!醫指6種情況代表該換鞋了
糖尿病什麼應該吃、什麼不應該?專家教你讓血糖穩定也能吃飽的關鍵
40歲二寶媽頻尿檢查不出異常 醫師發現這問題做雷射
多吃蔬菜水果就能解除便秘?便秘分4類型,其中一種蔬果吃多反而加重
獨/防猴痘不用第一代天花疫苗 竟有想不到的特殊用途
心念決定了健康!許瑞云:根治腸躁症,從釋放壓力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