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記者趙容萱/台中報導】
台中市35歲男子因長期上大夜班,免疫力下降,右頸出現小硬塊,就醫確診為頸部淋巴腺遭結核菌感染,經切除被感染的頸部淋巴,投藥治療後康復,男子為健康,換了一份不用上夜班的工作。
台中市西屯區澄清醫院中港院區耳鼻喉頭頸外科主任朱繡棟說,結核菌侵犯部位不只在肺部,也可能侵犯淋巴系統,但僅頸部淋巴腺遭感染病例不多,罹病原因可能與免疫力低下有關,結核菌才趁虛而入,這種病例不會再傳染給別人。
朱繡棟指出,患者因工作日夜顛倒、睡眠品質不佳,今年初摸到右頸有一顆小硬塊,就診後,起初懷疑是癌細胞移轉到頸部淋巴腺,經電腦斷層檢查後,發現那顆淋巴約3公分大,且中央已有糜爛現象,進一步病理切片檢驗和細菌培養,證實是結核菌感染。
他提醒,正常淋巴腺電腦斷層影像顯示不明顯,發炎性的淋巴腫大在1公分以下,例如感冒或牙痛,等到病癒,淋巴結腫大也跟著好轉,若長期存在小腫塊,或變大、變硬,例如出現3公分大小,就要提高警覺了。
這名病患經開刀切除遭感染的頸部淋巴後,再服用9個月結核菌藥,目前已完全康復。他為避免復發,已轉換不用上大夜班的工作。
他強調,結核菌不只發生於肺部,也會經由上呼吸道侵犯淋巴系統,造成該部位感染。在耳鼻喉科頭頸部的肺外結核症當中,遭感染部位除喉頭、扁桃腺、中耳腔之外,還包括頸部淋巴腺。
朱繡棟提醒民眾,頸部淋巴硬塊除淋巴癌外,通常是因甲狀腺癌、鼻咽癌、口腔癌轉移造成,如果未罹有這些癌症,出現小硬塊久久未消,應該趕緊就醫檢查,以免耽誤治療時機。
【2014/09/16 聯合報】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