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福部新增「發熱伴血小板減少綜合症」為第4類法定傳染病,國立中興大學獸醫學院研究團隊長期監測,發現該病原已在台灣動物族群現蹤,不得不慎。
中興大學獸醫學院研究團隊107至108年,針對放牧型態牧場監測調查此新興病原,在牛丶羊樣本中測得病毒核酸與抗體,顯示該病原已在台灣動物族群現蹤。
興大獸醫學院教授徐維莉表示,此感染症為近年在亞洲地區發生,藉由「蜱」媒介傳播的新興人畜共通疾病,感染患者會出現發燒、血小板與白血球減少等特徵,嚴重有出血傾向或發生彌漫性血管內凝血異常。
2009年在中國大陸湖北首度發現,日本及南韓,越南都已有確診病例,致死率約5%至30%,台灣108年有第一例確診案例,患者是70多歲男性,最後因為多重器官衰竭致死,發病前無出國史,但常到山區活動。
中興大學建議,戶外休憩活動時應注意防範相關蟲媒的叮咬,避免感染,建議戶外活動時宜著淺色衣物,避免在有野外動物出沒地區草叢活動,可穿長褲、鞋襪,並使用含敵避DEET的防蟲液,若有疑似症狀儘速就醫,應提醒醫師相關戶外活動史,以利早期診斷與治療。
💪更多健康推薦
‧退休男投資300萬買套房「保證10年收租」僅五年就狂虧出場
‧多年不去超商!40歲主婦一家三口超強節約術:省錢、健康又環保
‧「和丈夫一年來天天做愛」三寶媽產後不敢面對伴侶 用行動找回信心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