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師自己有打嗎?
我從擔任實習醫師開始,每年打流感疫苗,近幾年更自費升級四價疫苗。根據 CDC 統計,台灣 2017 年的醫事執登人員接種率為 74.3%,而防疫人員更高達 97.3%,代表對流感了解的專業人士都認同疫苗的保護效果。
為了落實宣導,由醫院首長帶頭接種已成為慣例,無非是希望強化民眾對疫苗安全、有效的印象,畢竟群體免疫就是要群體接種,才能夠真正發揮。平常看診,如果先表明我自己打過流感疫苗了,病患對流感疫苗的接受度通常都很高。
打了感冒更嚴重
美國醫學會雜誌(JAMA)曾討論過對流感疫苗的迷思,以美國人而言,打了感冒更嚴重也是相當普遍的想法。的確有些人打完疫苗後,會出現類流感症狀或甚至剛好得流感,但這不表示和疫苗之間有因果關係。比較合理的解釋是,人體還來不及得到疫苗所產生的保護效果(約需兩週),就不幸感染到流感,或者是其他呼吸道病毒,因而出現症狀。
要得到流感,必需接觸到具活性的流感病毒,而台灣目前使用的疫苗只含有病毒表面抗原,就像是外衣上的幾顆鈕扣,變不出一件衣服的,更別說穿著衣服的完整病毒。國外的確有鼻噴式活性減毒流感疫苗(LAIV),但即使這種含有完整病毒的疫苗,亦不具致病力。
個人經驗並沒有發生過打完出現感冒症狀,發燒也幾乎沒有,但手臂注射處痠個一兩天則是每次都會(難怪要建議右撇子打在左手臂),打完當天晚上也特別容易感到疲倦,因此睡得還不錯,或許是另類的抗失眠療法,不過一年只能用一次。
猜錯就沒效了
疫苗猜錯但很多人接種,仍比疫苗猜對但很少人接種要好。最近三年的流感重症疫情,以 2015-16 年最嚴重,那年其實疫苗有命中重症患者比例最高的 H1N1,不過 50 歲以上接種數只有 125 萬人;反之 2017-18 年雖然疫苗沒有猜對重症的主流 B 型,但 50 歲以上接種數達到 264 萬人,疫情反而比 2015-16 年緩和。
三價疫苗包含的 B 型流感抗原,可能沒有完全命中實際流行的病毒株,但比較中肯的講法應該是 B 型流感病毒其實每年都有兩株在流行,只是比例不同,所謂的猜錯代表沒有選中盛行率比較高的那一株,但不至於完全無效。
再說流感也未必是 B 型大流行,如果是 A 型為主,目前疫苗包含的 H1N1 與 H3N2 歷年看來都算有選對。與其計較選對選錯這種沒有人能保證的事,不如努力拉高接種率,以達到理想的群體免疫效果。打流感疫苗還是有可能會得流感,但可以有效降低流感重症的風險,後者才是最令人懼怕的法定傳染病。
國外疫苗較好
流感疫苗的成份、含量,有世界統一的標準,效果也經臨床試驗認證,理應一致。不過根據觀察,就連醫療人員之間對進口疫苗的接受度、歡迎度確實高於國貨,這個根深柢固的信念似乎很難扭轉,即使沒有數據佐證。
公費疫苗無法指定品牌。其實國產流感疫苗在 2013 年就取得了奧地利、愛爾蘭、西班牙、葡萄牙、荷蘭、比利時、盧森堡、瑞士、瑞典、挪威、丹麥和芬蘭等 12 國歐洲藥品管理局藥證,2017 年更出貨美國,有一定的品質保障。
疫苗有防腐劑
這是對的。疫苗主成份是蛋白質,即使全程低溫冷藏,仍會加入微量甲醛避免變質。此外,疫苗也含有微量的新黴素(neomycin),是一種抗生素,用以抗菌。至於曾經引起大眾疑慮的硫柳汞,其實並無證據顯示對人體有害,而台灣目前使用的流感疫苗完全不含硫柳汞,也不含佐劑。
雞蛋過敏
台灣今年跟上世界的腳步,不再將雞蛋過敏視為流感疫苗的禁忌症。以往會有雞蛋過敏的顧慮,是因為疫苗由雞胚培養,擔心純化不徹底,會殘留在疫苗中。但目前證據顯示,由於雞蛋蛋白的含量極微,發生嚴重過敏反應的機率很低,只要接種完觀察 30 分鐘即可。
懷孕
孕婦要避免接種的是活性減毒疫苗,但流感疫苗並不屬於此類。為了化解疑慮,CDC 整理了完整問答,大意是孕婦得流感,會增加住院和重症的風險,在懷孕後期以及產後兩週內,感染流感後發生併發症及死亡風險都相對較高。
流感疫苗可以同時保護孕婦和胎兒,孕婦為世界衛生組織建議的流感疫苗優先接種對象之一,而且由於嬰兒要 6 個月以上才能接種流感疫苗,為了保護他們,近年更將公費條件放寬至 6 個月以內嬰兒的父母,讓保護力像繭一樣,從照顧者擴及嬰兒。
很健康就不用打
有錢的時候不儲蓄,難道要變窮了才想辦法存錢嗎?身體健康時,可以確保疫苗接種後產生適宜的免疫反應,用來應付外來的感染;反而老年人由於免疫衰退,同樣抗原含量的疫苗較難激發出足夠的免疫反應,國外會接種四倍含量的高劑量流感疫苗,以達到較好的保護。
原文出處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