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台灣研究發現,溫度和濕度都會影響日本腦炎病毒的傳播,溫度上升至22度後,每升高一度,日本腦炎感染案例數將增加14.4%;當相對濕度增加至70%至74%,隨後每增加5%濕度,日本腦炎感染案例數將增加9.8%。近日高溫多雨,恐讓疫情持續增溫。
馬偕醫院兒童感染科主任紀鑫指出,每年7、8月高溫潮濕,為日本腦炎感染的高峰期,流行期會一直延續到10月,目前治療日本腦炎,無有效的抗病毒藥物,接種疫苗為預防的最好方式。
大部分成人對於日本腦炎抱持著「事不關己」的態度,以為那是幼兒才會罹患的疾病,但國內流行病學調查發現,1961至1977年出生的民眾體內抗體陽性率偏低,屬於高風險族群。
此外,從衛福部疾管署公布日本腦炎案例年齡分布,自1998年後,九成為20歲以上成人,其中以40至59歲間民眾感染風險較高。
紀鑫指出,今年截至6月26日為止,全國已有17起日本腦炎感染案件,為去年同期案例數的2.8倍,均為成年人,發病期間出現發燒、頭痛、意識障礙,甚至性格大變。
紀鑫表示,我國早將日本腦炎疫苗列為幼兒常規疫苗,一般建議在1歲3個月至2歲3個月之間接種疫苗,近幾年來,採用新型疫苗,只要依照時程接種兩劑,保護力可達20年。
台灣疫苗推動協會理事長、台大教授李秉穎表示,入夏以來,溫度飆高且多雨,濕熱環境將促使病媒蚊大量孳生,擴大日本腦炎病毒傳播範圍及速度,國人千萬不可等閒視之。
研究顯示,三斑家蚊為日本腦炎傳散的主要媒介,最遠飛行距離可達三公里,且體內的病毒更可透過產卵傳給下一代,傳播範圍超乎想像,李秉穎建議成年人,應該接種一劑疫苗,降低感染風險。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