茲卡病毒及登革熱主要是透過雌蚊叮咬傳播,澳洲專家發明誘捕蚊子方式,可擬真模仿人體體溫、呼出二氧化碳,並產生人體流汗的味道及運動後產生的乳酸,藉以吸引誘捕雌蚊。但國內昆蟲專家持不同看法,認為這只能「點」的防治,要真正預防蚊子傳染的疾病,根本防治方法還是要清除孳生源才有效果。
澳洲專家Andrew Coventry 來台說明新的防蚊發明,他指出,一隻雌蚊一生約能產下450至1000顆卵,每捕抓一隻雌蚊,就能減少450至1000隻蚊子產生。一般公蚊會被光線吸引,但繁殖下一代雌蚊會叮咬人,若帶有病毒會藉由叮蛟人時傳播疾病。
他指出,當人的體溫較高、呼出二氧化碳、肌肉新陳代謝時產生的乳酸、汗水中的辛烯醇,以及皮膚散發的溼氣等,都會吸引雌蚊叮咬;若能把這些要素結合,就能吸引誘捕雌蚊,新的技術經過實驗確實能有效捕捉環境中的雌蚊,減少蚊子繁衍。
台灣大學昆蟲系教授徐爾烈表示,這些特點確實能夠吸引雌蚊,這些基本原理大家都知道,但防蚊功能須看有效範圍有多大,若是新的發明效果廣達50至200公尺,可能可以防範蚊害;但若有效範圍僅1至2公尺,防制效果會只侷限於「點」。若已經出現疫情要全面防治,還是需要靠噴藥,才能擴及到「面」,讓帶有病毒的蚊子滅絕。
徐爾烈說,清除環境中的蚊子孳生源,還是預防登革熱、茲卡病毒最根本的方法。此外,民眾可藉由保持身體清潔,減少汗水、避免體溫過高等情況,也可減少蚊子靠近叮咬。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