腳腫誤為痛風 直到喉嚨腫 才知罹罕病
馬偕兒童醫院過敏免疫科資深主治醫師徐世達表示,過去大眾對HAE的認知少,許多患者常被誤診,多年後才找到真正病因,但也有些人終生不知道罹病,遺憾離世。俊廷的確診也是因為喉嚨腫脹致呼吸困難就醫,回溯發現媽媽也是因為喉嚨腫脹影響呼吸而過世,才懷疑並經由抽血確診。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風濕免疫科顧問醫師黃春明表示,HAE是一種罕見症病,高達75%的機率因為遺傳,致病機轉為患者體內的C1脂酶抑制劑基因異常,導致全身都可能發生血管性水腫,常見位置是在手背、腳背等四肢,也有可能發生在嘴巴、眼皮,甚至有些會發生在腸胃道,腹痛多年後才發現。
黃春明表示,HAE罕見又難鑑別,常被誤認是過敏等一般的血管性水腫。依據全球五萬分之一的盛行率來看,台灣估算約有450至500人罹患此病,但目前全台僅診斷出50人。
徐世達說,HAE和一般過敏最大的差異在,「過敏來得快、去得也快」,HAE的腫脹症狀出現後,則約需五到七天才會消退。另外,HAE常出現不對稱、單邊腫脹,不會產生皮膚搔癢或蕁麻疹,不過有時會伴隨疼痛。其誘發因素多半和情緒壓力、手術、拔牙、過度疲勞或是荷爾蒙有關,但也有很多病患沒有誘發因子而忽然發作。
延伸閱讀
同類文章
每年80龐貝氏症病友受惠 健保署:持續照顧罕病
龐貝氏症 醫師:早期篩檢 新藥助攻
出生就治療 龐貝氏症兒變泳將
除惡務盡 龐貝氏症新一代治療問市 提高細胞內肝醣清除效率
25歲女不明原因腎衰竭 罹罕見高安氏動脈炎
健保署評估成本效益 保障用藥權 數據看療效
紫質症罕藥試驗 復發率降7成
紫質症痛到想撞牆 「把病當朋友」
只吃雞塊誤以為挑食 11歲女患有食物攝入障礙
克服顏面肩胛肱肌失養症 罕病患者拿到廚師證照
全球5分鐘1人罹多發性硬化症 馬桶女孩憂染疫罕病惡化
3歲李小妹戴呼吸器推著氧氣鋼瓶 生命小鬥士苦等換肺
「像有意識的植物人」 SMA病友戴口罩不能完全掩口鼻
罕病「泡泡寶寶」靠篩檢搶救 3個月大媽媽第一次抱哭了
影/2.5歲女娃尿布有血多處瘀青嚇壞保母!原來是罕病
長庚治罕見「毛」病 婦人揮別30年的「麻」煩
婦人罹罕病「毛毛樣」查不出 過了30多年麻痺人生
肌萎兒臨終:我先去天堂找一個家 等把拔和馬麻
8歲女童全身狂滲血流紅眼淚 一天發作5次
SMA女孩:藥改善的不僅是生命,而是活下去的方式
脊髓性肌肉萎縮症(SMA)分四型 全台患者四百人
罕病+血癌不喪氣 全班幫她圓跑步夢
罕病中的罕病!12歲視力剩0.03 女童軒軒揮灑畫紙溫暖人心
眉骨凹、頭頂高像辛普森家族 牽引器擴張讓一歲娃頭型變圓了
治療顱縫早閉 頭顱擴張牽引不錯過大腦黃金成長期
「我要活的比他們還要久」罕病夫是她心頭痛 又掛心兒發病步後塵
發病後螢幕是他唯一的窗 直到遇見了治療師
翻轉罕見人生/肌萎症的她 當媽媽是最驕傲的身分
萬分之一在我家/二指鋼琴師的玩轉音樂之路
把罕病病友家搬進展覽 體驗萬分之一的生活方式
猜你喜歡
國內驚見首例「猴痘」個案!會人傳人嗎?有哪些症狀?該如何預防?11個QA一次看懂
膽固醇多高才叫超標?醫師揭什麼情況下需要服用降膽固醇藥物
打過牛痘或水痘疫苗能防猴痘嗎? 醫師給答案
膝蓋痛只要休息就會好是錯誤觀念?專家:軟骨磨損更快
ELLE總編輯楊茵絜心臟衰竭過世!輕忽甲亢恐釀「甲狀腺風暴」,醫提醒:注意這些不典型症狀
男頻尿、夜尿留意攝護腺肥大!攝護腺功能?造成攝護腺肥大原因與如何預防
腳麻該怎麼改善、預防?醫指2大原因,3種情況盡早檢查!
獨/防猴痘不用第一代天花疫苗 竟有想不到的特殊用途
壯陽藥正確使用不掃興!醫:牢記4重點,不是吃越多越猛
副總統賴清德椎間盤手術一天出院、免穿背架 名醫解析原因
從鞋底磨損看腳部健康!醫指6種情況代表該換鞋了
服用他汀類藥物能否改善動脈硬化進展?美國醫學會期刊研究解答
QA/與天花類似但傳染力較弱的新興傳染病「猴痘」,一般人如何預防?
常見「膽固醇迷思」你中幾個?醫破解:太低也非好事
連戰傳因中風住院,靠她相助脫險!醫:7大中風危險因子,熟記FAST助判斷
確診住負壓病房 猴痘指引惹議
二尖瓣脫垂常伴隨心悸、胸悶 健保大數據揭常見10大共病
白天常常想睡覺?醫提醒當心可能與三高、心血管疾病有關
高血壓診斷標準修改至130/80 醫揭今年最新指引2重點
吃米血上背痛竟是胃病轉移!醫曝轉移原因及胃痛避吃食物
首例猴痘侵台 林氏璧分析威脅不比新冠、但有1提醒
骨鬆未積極治療,腰疼竟脊椎骨折!術後10處裂縫
不可忽視的慢性病:骨鬆,輕忽恐增長照負擔
糖尿病什麼應該吃、什麼不應該?專家教你讓血糖穩定也能吃飽的關鍵
猴痘列第2類法定傳染病 須24小時內通報
人畜共通傳染病 變得更常見!新冠、猴痘之外 疫情恐還沒完
巴金森治療/長輩悶悶不樂又憂鬱 恐是巴金森病惡化徵兆?專家提醒:觀察細節揪出長者失能危機
打呼聲突然不見了?醫教4招觀察睡眠呼吸中止症,防死亡風險
猴痘侵台關鍵20天 台大醫:入侵社區後「傳播難斷根」
常常皮膚癢竟是「身體發霉」?黴菌感染好不了有4關鍵,醫教6招預防
肛門有突出物可能是痔瘡 若出現這些症狀需就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