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記者高堂堯/斗六報導】
斗六市75歲的張爺爺,去年因心臟冠狀動脈疾病動繞道手術,後來走稍遠,腳就痠痛、腳受傷了也久未癒合,就醫檢查發現是下肢動脈阻塞,差點截肢;經成大團隊運用心導管器材和微創手術治療,讓他在1周內痊癒出院。
入獄服刑的前總統陳水扁近日保外就醫、進行心導管檢查手術,成大斗六分院醫師李柏增提醒,有心臟或中風問題、高血壓或糖尿病史的70歲以上長者,都易衍生如腦、腸等血管狹窄或阻塞狀況,其中,下肢血管阻塞稱為「周邊動脈疾病」,症狀為走路跛行、傷口不癒,甚至壞疽。
李柏增指出,下肢血管阻塞的後遺症,嚴重可能導致截肢,傳統上以外科開刀作血管繞道,但術後恢復時間長、全身麻醉風險也高。
李柏增表示,近年來血管整形技術猛進,只需局部麻醉,再以微創方式,例如動脈內氣球擴張術:將類似心導管的細導管和氣球由鼠蹊部穿刺進下肢動脈阻塞處,再注入顯影劑讓氣球膨脹、擴張阻塞的血管,或置入支架,也能改善患處血流、幫助傷口癒合,不但風險小、痊癒速度也快。
李柏增說,療程費用近萬元,從去年起,下肢血管包括腸骨動脈、表淺股動脈的氣球擴張、支架置放術都已納入健保給付;老年危險族群或50至60歲、1天慣抽2包菸以上的癮君子,每5 年都應做1次周邊動脈疾病檢查,以利早期發現治療。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