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晚報╱記者李樹人╱台北報導】
18歲小玲最近半年嚴重掉髮,醫師檢查發現,她的症狀是瀰漫性脫髮,觸診時頭皮很軟,感覺像果凍、布丁,相當奇怪,甚至可用手指捏起整塊頭皮。進一步檢查確診為國內罕見的「脂腫性脫髮」。
林口長庚醫院皮膚科主治醫師許仲瑤指出,脂腫性頭皮及脂腫性脫髮是一種病因不明的良性罕見疾病,臨床表現為頭皮增厚,皮下組織幾乎都是脂肪,摸起來像是果凍和吸水海綿。
小玲從小學一二年級開始,就發現自己頭皮摸起來像果凍,但家人並無類似情形。小時候覺得好玩,但近半年嚴重掉髮,頭皮清晰可見,擔心禿頭才就診。
許仲瑤表示,原以為小玲可能是內分泌異常,以致頭皮的皮下組織堆積黏液,才長出一層軟組織,但一連串的甲狀腺功能、賀爾蒙及自體免疫檢查,結果都正常。
進一步頭皮切片檢查發現她皮下脂肪層異常,在真皮和皮下組織中有粘蛋白沉積。為排除血液骨髓疾病的可能性,使用超音波及核磁共振檢查,結果顯示,小玲頭皮皮下脂肪層厚17mm比同齡女生(4-8mm)厚兩倍以上,才確診為「脂腫性脫髮」。
脂腫性脫髮 非惡性疾病
許仲瑤指出,脂腫性頭皮、脂腫性脫髮屬於罕見疾病,臨床表現為頭皮變厚,且容易掉髮。所幸不會持續惡化,並無須治療。如果覺得影響外觀,可考慮植髮。
許多人都有掉髮困擾,許仲瑤解釋,瀰漫性落髮以休止期掉髮為主,許多人遭遇重大事故後三個月後,出現大量掉髮,但通常六個月內會自行痊癒。內分泌失調、缺鐵性貧血、營養不良,以及罹患嚴重慢性疾病,或藥物副作用等,也可能導致瀰漫性落髮。掉髮問題應至皮膚科接受檢查,以找出病因。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