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記者洪敬浤/台中報導】
76歲婦人許張雀常頭暈,去年底症狀加重,視力變得模糊,卻找不出原因,轉診到台中榮總後,才發現她的肱頭動脈完全阻塞,影響腦幹血液循環,經醫師結合內外科治療,把塞住的血管打通,搭配施放血管支架,解決頭暈等問題,也沒有後遺症。
台中榮總心血管中心主任李文領說,肱頭動脈是主動脈與總頸動脈、鎖骨下動脈的銜接處,轉折角度多,加上完全阻塞,內科心導管只能打通血管,卻無法施放支架,外科繞道手術風險過高,最後才想出結合內外科的混合手術,將向國際醫學期刊投稿。
許張雀曾看家醫科、眼科都找不出原因,最後到台中榮總掛急診。醫師透過聽診器發現,患者頭部兩側血流雜音不同,測量雙手血壓也不同,右手血壓偏低,透過影像檢查,確認是右側肱頭動脈鈣化、完全阻塞,導致腦幹缺血引起。
李文領說,肱頭動脈轉折處多,加上完全塞住,無法透過心導管來置放支架,會診外科醫師,又擔心血管繞道手術風險太高,最後邀請神經外科醫師崔源生,內外科合作來打通塞住的肱頭動脈。
崔源生說,外科繞道手術得從手臂、大腿取血管,得全身麻醉,把塞住的血管換掉,還得把血管暫時夾住,供應腦部的血液會暫時停止,風險評估過高,手術後傷口大、復原時間長,也不適合年長患者。
李文領比喻,就像在坍方的隧道中,先用「心導管」搶通便道,再請外科「放支架」搭隧道。崔源生說,以往心導管或外科治療各做各的,但這次內外科合作,讓病人獲得最好照顧。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
![](https://udn.com/upf/2022_health/sns/fb_800x100_advocacy.png)
![](https://udn.com/upf/2022_health/sns/fb_300x135_advocacy.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