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生素抗藥性問題日益嚴重,全球每年約500萬人死於感染,堪稱「沉默的疫情」,經歷新冠、戰爭,除了抗生素多樣性,各國也開始重視國產自製,以確保供應穩定。專家建議,應提供優惠健保給付,吸引國內藥廠投入國產抗生素新藥研發與製造,強化醫藥自主權,避免釀成缺藥危機。
抗生素抗藥性造成治療困難,拉長住院時間,增加醫療支出,但全球願意投入新藥研發的藥廠屈指可數,「將面臨無藥可用的窘境」。台灣感染症醫學會理事長張峰義表示,抗生素使用時間短,研發回報過低,減少藥廠開發意願,且多數小型藥廠只完成初步研發階段便尋求出售,近年成功研發到第三期臨床試驗並上市的抗生素少之又少。
張峰義也說,即使有新抗生素上市,健保價格偏低且核價程序繁瑣,許多外國藥廠不願進入台灣市場,限縮臨床上的抗生素多樣性。此外,台灣抗生素高度依賴進口,一旦發生疫情或戰爭等緊急情況,恐面臨供應短缺風險,嚴重影響病人安危。
國外戰爭爆發後,抗生素作為外傷常用到的藥品,被列為戰時重要的醫療物資,國際需求上漲,進而短缺,掀起一波搶購潮,各國因而紛紛祭出多種獎勵方式,鼓勵新藥開發、在地生產,以穩定抗生素的供應,像是美國加大對國內基本藥物生產的投資,日本則補貼原料製造商和製藥公司。
因此張峰義建議,台灣應對國內在地產製的抗生素,給予健保核價的加成獎勵,並減緩健保砍價幅度與時間,吸引國內廠商投入抗生素在地開發生產的供應鏈,或借鏡英國的「抗生素訂閱制」策略,透過每年固定支付費用,確保抗生素的穩定供應,並鼓勵藥廠進行新藥製造。
健保署研議保障藥價
健保署副署長龐一鳴表示,現在正研議若使用國內原料製作藥品,或製藥上有創新研發等,其學名藥價格可提升與原廠藥一致,增加藥廠生產意願及抗生素多樣性,也保持供應鏈穩定,讓需要抗生素藥物時,有足夠「武器」可以使用。
但他說,新抗生素的保護以平行審查,加速新藥核價、上市速度為主,而非提高核價;另過往各界對老藥藥價被調降,有不同意見,現在正研議之後藥價處理方式,且國內若有願意生產抗生素的廠商,將規畫提出優惠及保障價格。
食藥署優化新藥審查
為加速新型抗生素上市,食藥署副署長王德原表示,食藥署鼓勵藥商提出藥品查驗登記,並已訂定多項新藥審查優化措施,包括「新藥查驗登記優先審查機制」、「新藥查驗登記加速核准機制」、「新藥查驗登記精簡審查機制」、「藥品突破性治療認定要點」及「小兒或少數嚴重疾病藥品審查認定要點」等。
一旦接獲包括抗生素藥品在內的品項有短缺通報時,食藥署就會進行調查及評估,並將藥品供應及替代藥品資訊公布於「西藥供應資訊平台」,必要時啟動公開徵求專案進口或製造,確保藥品穩定供應。
對於專家提議英國訂閱制,龐一鳴說,英國為公醫制度,政府管制力強,但國內多私人醫院,各家醫院又有藥品採購權及特殊考量,十分複雜,英國訂閱制在國內並不適用。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