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如果都不願意穿上軍服,難道外國人會穿來救你?」今年四月擔任赴烏克蘭義診團長的蔡維德,帶著團員到當地超商準備超音波教學的教材時,訝異於場內陳列好幾排的軍服、軍用品,內心促發了上述的想法。濃厚的戰備氛圍下,他們在烏國鄉間遇到一位對於8千多公里遠的台海局勢十分熟捻的長著。烽火連天,一句「我們的經驗可以分享給台灣。」迴盪在蔡維德、團員們心中。
🎧立即收聽 按右下角播放鍵↓
不見戰爭片場景 實際走訪烏克蘭才知現實
沒有槍林彈雨中執刀手術的場景,義診任務烏克蘭西部城鎮「穆卡切沃」,平靜地風情無異於歐洲某處小鎮,街頭巷弄隨處可見年輕人,毫無戰事的煙硝。蔡維德事後了解,雖然東部正處熱區,但烏克蘭總人口達三千五百多萬,不可能將全數的青壯年送往前線,而逃離到他國的難民也僅約五百多萬人,大部分人民仍留在國內,生活還是得繼續過。
「空襲警報又是另一個議題,烏克蘭人不是無感,是已經成了日常生活,只能說自己要小心。」蔡維德說,境內建築多以歷史悠久的石頭堆砌而成,當警報一響,建物厚重的石牆縫隙是最佳的避難場域,「像是我們碰到地震一樣,處變不驚。」他深刻體會,因為不熟悉而做了過度解讀或放大,唯有實際走訪才貼近真實。
「她」訪台成新聞熱點 烏國鄉間長者侃侃而談台海政局
海外醫療經驗豐富的蔡維德,戰區義診倒是首次,他說,當升級成國家級災難,「一般民眾如何調適心態面對及準備」便顯得十分重要。印象深刻一次看診結束,患者問到「台灣準備好了嗎?」他片刻答不出來,其實烏國人民在開戰前同樣沒有準備,畢竟俄羅斯文化難以切割,孰料,俄國開火侵犯更誇海口要拿下首都基輔,「我們的經驗能分享給你們;和平不是包裝在甜言蜜語之下的蠱惑,而是你要夠堅強、做好準備。」患者最後送了這句話。
「同文同種」這字眼對台灣人來說不陌生,放在烏俄之間亦然,蔡維德想起了烏克蘭鄉間一位長者。他說,最後一天的醫療行動站,翻譯剛好去藥局,年約70多歲的長輩前來看診,想說拿起手機點選烏克蘭語進行翻譯,螢幕記錄到一半時忽然停止,此時翻譯人員回來發現,原來長輩說的是俄語「對耶!就好像是我們台灣老一輩會講日語,他沒有惡意或任何政治傾向,用的語言只是過去所受的教育而已。」
該位長者知道了義診團來自台灣,和團員們侃侃而談台海局勢之餘,也不忘給予鼓勵,「你們和我們很相似,台灣很勇敢要堅強,不要被中國打敗。」蔡維德也驚訝於鄉下長輩如此熟捻台灣和中國的淵源,一旁的烏國工作人員說到與美國聯邦眾議院前議長裴洛西有關。
「台灣的知名度就在裴洛西來台大開,烏克蘭人都在追蹤裴洛西的飛機飛到哪裡,新聞衝上第一。」蔡維德說,高舉反納粹而開戰的俄羅斯,強打心理攻防戰,對外堅稱烏國人民生活困頓,需要大國援助。同時,烏方也想要了解各國的立場,因此,看見遠在東方的台灣小島同樣面臨大國威嚇卻屹立不搖,因此當裴洛西從美國飛來台灣,大大的鼓舞了烏國人民。
醫院院長親自接送 年輕是一場文化衝擊
十天的任務完成歸國,所見所聞衝擊著團員,再談烏克蘭這個國家,蔡維德下了註解「執行效率極高、嘆為觀止。」台灣義診團剛從波蘭華沙的旅館出發,他們親自開車接駁,「車子開到醫院後,我們想說先和院長見面,沒想到工作人員回答,你們不是已經見到院長了嗎?才知道開車的竟然是院長本人。」
蔡維德說,這趟任務窗口是一位年僅29歲的青年,而聖馬丁醫院院長也只有35歲,穆卡切沃市長同樣只有35歲,自1991年脫離蘇聯獨立的烏克蘭,老一輩幾乎都在同年退休,國家要交給年輕人帶領。年輕且親力親為,對於蔡維德與團員來說,這又是深刻的一道文化衝擊。
蔡維德小檔案
學歷:
美國史第爾大學
現職:
馬偕紀念醫院急診內科主任
馬偕紀念醫院國際醫療中心主任
經歷:
急診醫學會副秘書長
台灣工程與科技應用醫學學會秘書長
美國心臟協會(AHA)台灣國際培訓中心總監
Podcast工作人員
聯合報健康事業部
製作人:韋麗文
主持人:邱書昱
音訊剪輯:邱書昱
腳本撰寫:邱書昱
音訊錄製:滾宬瑋
特別感謝:馬偕紀念醫院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